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2/3頁)
章節報錯
廷議的二十八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過年還有年禮?也算是大明開國至此的頭一份了。
文武皆俯首高聲呼喊道:“謝陛下隆恩。”
朱祁鈺的天之道是空口白牙,在朝堂上忽悠朝臣的嗎?
並不是,他真的在做。
遠在福建的陳懋收到了來自京師的詔書,黃衣使者已經走到了建陽。
陳懋已經七十有一,活到了古稀之年的他,數次沉沉浮浮,早就看明白了許多事,更看淡了很多事。
朝堂這些年,愈加的烏煙瘴氣,他知之甚詳。
年邁的他不得不配印出徵,不恰好說明了大明,黃青不接嗎?
他老了,面板上長出了老年斑,眼睛變得有些渾濁,手拿著筆也有點顫抖,需要旁人代筆。
生老病死,到了他這個年齡,幾乎已經看到生命的盡頭了。
只是他始終感傷憂慮,當然,他並不是在感傷自己年邁。
而是感慨大明正在衰敗下去,而且似乎是無人可以阻止這種衰敗。
他出生於洪武年間,那時候天下剛歷戰亂不久,百廢待興,百姓困苦,路有餓殍,杜甫那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讓太祖昭皇帝勃然大怒,開始懲治天下貪官汙吏。
靖難之戰雖然打得很熱鬧,但是因為建文帝的那道不要讓我擔負傷害叔叔的罵名,這種不負責任的詔書之下,其實死傷並不是很大。
他征戰沙場之時,自己的爵位在升,他也看到了鼎盛大明。
大明寶船遠渡重洋,威震萬里海塘和西洋;四庫全書攬天下書十之八九;太宗文皇帝屢徵草原,文治武功赫赫。
仁宣兩朝,大明對外沒有太多的征戰,唯有漢王朱高煦造反造的跟笑話一樣,但是國泰民安,天下富足,百姓安居樂業,四海昇平,海晏河清。
可是到了正統年間,這一切都不對勁了,他眼看著大明變得越來越古怪。
都察院的御史們,隨便叫兩聲,遠在九鎮的軍勳就被拿了。
下情無法上達,各地的官吏們,似乎也忘記了剝皮衝草的噩夢,貪腐之風橫行。
百姓們無處喊冤,只能拿起僅有的鐮刀、斧頭、錘子,和官府衙役、縉紳家僕,拼的你死我活,卻留不下三分薄田,更留不下果腹之糧。
大明就像陳懋他這個人一樣,日薄西山。
他是痛苦的,眼睛便愈發的渾濁。
不過,最近陳懋的精氣神越來越好了!
腰不酸了,腿不疼了,眼神越來越好,一頓能吃五碗飯,見到誰都是樂呵呵的,說話越發的中氣十足!
太陽再次升起!
“誒,讓某來看看,大明皇帝又降下了什麼敕諭。”陳懋走出了建陽府,伸了個懶腰,對著京師來的黃衣使者,行了一個稽首禮。
“陛下說徵南將軍年事已高,不必行全禮。”李永昌是朱祁鈺身邊的近侍,他本是郕王府太監,在瓦剌人攻城的時候,他在石亨帳下,整理軍務。
“徵南將軍、寧陽侯陳懋接旨!”李永昌陰陽頓挫的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