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眾(第2/2頁)
章節報錯
眾人都在說的,未必一定會有收穫;一個人說的,未必都是錯的,只要大家都來討論,這道理,自然是越辯越明白,提振國朝士氣,國家大事,自然便可以期許了。
于謙旗幟鮮明的支援了皇帝的處理決定,並講出了自己的根據。
倒買倒賣不稀奇,但是在戰時囤貨居奇,乃是禍國殃民,通敵之罪,該死。
當殿擊殺錦衣衛指揮使,是在挑戰皇權,戰時一度激化了矛盾,本就闕員三分之一的朝堂,差點都散了架子,這也是禍國殃民。
于謙當時的反對,只是為了維持國朝的基本穩定,現在,瓦剌人已經退了。陛下要殺,自然無可厚非。
徐有貞悻悻歸班,他居然覺得自己還是趕緊去治水為妙!再這麼待下去,怕是小命不保啊!
盧忠俯首歸班,他站在最後面,是在廷文武裡最小的官,但是沒人會看輕他。
他是跟著陛下征戰的那十三騎之一,而那剩餘的十二騎,皆為錦衣衛裡的千戶。
現在整個錦衣衛只聽陛下一人調令了,一個肯為軍士殿後的皇帝,他們還有不效忠的理由嗎?
“盧指揮且慢,朕記得鳳陽詩社還有十四個人關在天牢裡,對吧,一併斬了去。”朱祁鈺忽然開口說道。
盧忠俯首說道:“臣領旨。”
鳳陽詩社那片《布仁行惠議》朱祁鈺可記得,他們不是求死嗎?求死後任人凌辱,說什麼願以身為草荐,任人寢處其上,溲溺其上,而無怨言!
那就一併斬了去。
充分發揮慈父精神,滿足他們的一切願望,這不是仁慈的父親,是什麼?
朝臣們左右看了看,卻是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這種事誰都怕粘上。
這次的朝議用了很久,朱祁鈺一直在努力的忍著自己的脾氣,朝中大臣的意見各不相同,但是總歸是有些脈絡可尋。
讓朱祁鈺意外的是,于謙提出的匠爵之事,卻沒有遭到任何的阻力。
他本來以為禮部會反對,畢竟士人才登的大雅之堂。
但是禮部尚書胡濙沒有任何反對,反而是準備積極推動此事。
“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醫者有四秩,謂之曰神聖工巧,今工匠亦有四絕,天下之大幸事也。”禮部尚書胡濙態度很明確,堅定的站在了于謙一方。
這讓朱祁鈺頗為意外,匠爵這條他以為很難推進的新政,居然就這樣輕而易舉的在朝議中,過關了。
這次的朝議,朱祁鈺敏銳的發現了自己這個庶皇帝的皇權,愈加穩固了。
一名御史出班俯首說道:“陛下,臣有本啟奏!”
“臣彈劾于謙,公私不分賞罰不明,功勞簿更憑自己好惡,俞士悅俞尚書戰守德勝門,從未卸甲,卻未有寸功,此為…”
俞士悅整個人一機靈,整個人都麻了!
這是為自己請功嗎?
這是要自己的命啊!
他把妻兒老小送到南方的事兒,陛下可是一清二楚啊!
好死不死的,提自己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