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要想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第1/3頁)
章節報錯
御史彈劾于謙,這卸磨殺驢的速度也太快了。
瓦剌狗韃子昨天才剛撤出關外,于謙指揮這京營追擊出了居庸關,剛回到京中。
御史們就迫不及待的彈劾于謙。
卸磨殺驢、上屋抽梯,翻臉的速度,比翻書還要快!昨天還在說,于謙挽狂瀾於既倒,今天就說于謙,權臣也!
于謙任少保,總督軍務,這個總督軍務,主要指的是現在的十團營,二十二萬新勝大軍。
而他手下依然有楊洪、石亨、範廣、劉安、孫鏜這些善戰之將,這些軍將是很相信于謙的。
尤其是于謙的請功奏疏上,並沒有因為他個人的好惡,有任何的偏袒。
比如石亨明明和于謙有舊怨,但是石亨新疆依舊得以封侯。
賞罰分明,是戰後人心向背的一個最最最重要的事,于謙可以賞罰分明,那這些軍將完全沒什麼好說的。
而在朝堂上呢,工部尚書石璞,在之前京師保衛戰中,一直想去兵部當個侍郎。
戶部尚書金濂,為人剛正,于謙又是渾身正氣,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們天然聚集在一起。
兵部、戶部、工部,幾乎都站在於謙一側。
而皇帝朱祁鈺呢?
新登基,才倆月,朝中並沒有親信。
一個詞,幾乎同時在群臣的心頭冒起,權臣。
霍光、王莽、曹操、司馬懿、桓玄、劉裕、高澄、楊堅、李林甫、童貫、蔡京等等人名,似乎是在於謙身上打轉。
像啊!現在的于謙怎麼不像個權臣呢?
但是轉著轉著,這些個人名,又消失不見了,反而冒出個諸葛亮來。
無論怎麼看,如此權勢滔天之下的于謙,在已經做出廢立之事之後,並沒有選擇權臣路線。
而是走了另外一條,輔佐君王,秉身人臣之忠心之能事。
大勝之後巡視邊方,讓陛下收回軍權。
歷朝歷代,對諸葛亮的評價如同過江之鯽,而且越往後,評價越高。
因為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隔壁也先的爹脫歡、脫歡的爹馬哈木,包括也先,日思夜想的事,就是稱汗。
于謙又堅定的執行著朱祁鈺的命令,支援朱祁鈺幾乎所有的決策,于謙最多隻是覺得陛下太過於激進了,而且很多並不符合大明的情況。
于謙的反對,更像是防止陛下的良政變成惡政,陛下的一片良苦用心,無法達到更好的效果。
他需要再詳細瞭解、走訪、調查清楚之後,再進諫言,將事情辦得儘量,盡善盡美。
于謙為了反對而反對。
這名御史彈劾于謙的賞罰,是在廷武勳都沒意見的功勞簿。
他這個御史倒是有意見了。
俞士悅本來美滋滋的聽著朝堂的朝議,結果御史直接把他給點了出來。
“御史害我!”
俞士悅整個人都有點麻了,他一點都不想爭這個功勞,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可以把這份功勞給金濂,也可以給於謙,甚至能給陛下也可以。
可是呢?
這個名御史,點了他的名字。
“哦?”朱祁鈺來了點興趣,都察院終於起了一點作用了,在彈劾這件事上,發力了!
終於找到了可以攻擊于謙的內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