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顏帶著一兜子的竹筍回家了,林素看到以後也很驚奇,“怎麼採這麼多東西?”

“這些都是什麼?”想到之前蘇顏採回家的木耳,難道又是類似木耳的東西?泡一泡就可以吃?

蘇顏否認了林素這個想法,“這個名字叫做竹筍,我是在一本書上看到的。可以作為一種菜品,醃製以後入味也是很好吃的。”

“而且可以做一種菜品,就是竹筍炒肉。”蘇顏在腦海中想了想,這個菜該怎麼去做。

最後她覺得還是比較難,自己透過語言是形容不出來的,她打算親自做出來讓林素看一看。

蘇顏找了一些比較新鮮的竹筍拿了出來,放到案板上切了切。

然後又拿出了家中醃製的肉切了一些,並沒有切的太多。

因為這道菜她已經很久沒有做過了,如果切太多沒有做好的話就浪費了。

在食材準備好之後就開始生火,沒有火這道菜肯定是做不好的,肉不可能自己變為熟肉。

蘇顏剛要動手生火林素就進來了,阻止了蘇顏這個動作。

“我來生火,你來炒菜吧。”

就這樣兩個人合作又做出了一道非常美味的竹筍炒肉,這道菜蘇顏已經很久沒有吃過了。

而林素也是第一次吃,品嚐之後發現味道竟然還非常的不錯。

又再次品嚐到了美味的食物。

午飯過後蘇顏又帶著工具去山上了,這一次她並不是一個人,去了好幾個人。

這樣速度會比較快,收成也會比較高,蘇顏是這樣想的。

實際上確實如此,人多力量大下午臨近黃昏的時候幾個人回去了。

這個時候手中的戰利品可是很多的,這些東西有許多,量也比較多。

但是蘇顏並沒有止於此,連續幾天她都招呼一群人去挖竹筍。

這些竹筍短期內是生長不了的,也就是說她們把竹筍摘的差不多之後就算到時候有人模仿做這個菜品但是數量也是會很少的。

不會對她們的收益造成影響,這個防範意識確實是很正確的,在後來也有了很大的幫助。

蘇顏的這種行為主要也是吸取了之前賣木耳的經驗,因為當時把附近山上的木耳都給摘了,所以其他摘木耳的人都去很遠的地方了。

這樣她們就佔有足夠的先機,而事實證明當時賣木耳獲益最多的還是他們第一家。

因為提前就囤了很多,這個竹筍更是如此。

其實木耳的話並沒有太大的利潤空間,因為別人在學會做之後,慢慢的也能夠摸索出木耳的生長週期。

木耳隔幾天就會再生長出來,物以稀為貴。

當某一種物品變得多了起來的時候就不會那麼珍貴了,但是竹筍短期內長不出來。

所以竹筍如果囤的比較多的話到時候也是會有比較高的熱度,不會說一段時間之後就不能夠再作為招牌菜了。

這樣想著她督促大家再認真一點,不要浪費時間,等採摘完之後我們就結束了。

這些人到後來蘇顏也都給了很多的銀子,因為每個人付出這些不容易,她們也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和精力,不能夠讓他們白乾。

採摘的差不多之後,蘇顏在家裡面把這些竹筍進行了一個分類。

有些竹筍比較大,像這些竹筍可以作為菜品,到時候直接去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