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殘破志邊籌,

苦心孤詣效武侯。

兩朝督師憑忠義,

功過是非酒消愁。

天池夜雪旌鼓鳴,

塞北風霜匹馬行。

血戰高陽辭舊闕,

忠魂千秋萬古吟。

悼孫督師承宗先生滿門忠烈,錚錚鐵骨,不負我華夏聲名。

馬獻圗是寧夏總兵馬世龍的長子,這馬世龍是孫承宗的愛將,孫承宗第一次督師遼東時,就是以馬世龍為山海關總兵。

後因耀州柳河之敗,馬世龍被彈劾罷官,孫承宗也自請離任,崇禎二年,東虜破關,朝廷在萬般無奈之下,重新啟用了孫承宗和馬世龍。

崇禎三年,馬世龍因病自請返回寧夏歸養,由於感念孫承宗簡拔之恩,遂令長子馬獻圗充作孫承宗的貼身侍衛。

崇禎七年北虜寇關,寧夏總兵賀虎臣陣亡,陝西岌岌可危,馬世龍帶病出徵,斬首兩千級而還,實為崇禎朝對外敵不多的大勝之一,然而馬世龍卻由於過於勞累,舊疾復發而亡。

說實話,前者李興之率軍撤離高陽之時,孫承宗曾力勸馬獻圗跟隨靖北軍前往山東,也好建功立業,不負先父的威名。

熟料馬獻圗誓死不從,堅持要在高陽和東虜決一死戰,孫承宗無奈之下只得接受了他的請求。

看著面前涕不成聲的馬獻圗,孫承宗輕笑道:“獻圗,老夫全家死節,死得其所耳,你且去整軍,老夫為你們擂鼓助威。”

“喏!”

馬獻圗含淚起身,拔刀怒吼:“兄弟們,韃子禍害了遼東,現在又禍害了咱們高陽,是漢子的隨本將和他們拼了!”

“拼了、拼了、拼了……!”

百餘名護院一個個皆是拔刀怒吼,在孫府大院列好了陣勢。

“咚、咚、咚……!”

那是七十六歲的老人在擂鼓,每一次敲擊,他都用盡了全身的力氣,牛皮鼓的旁邊則點兩支熊熊燃燒的火把。

“哐當!”

沒有任何遮擋孫府大門,被重重地推開,瞬間湧入了數十個殺紅了眼的滿洲兵,門後,無數的滿洲兵正嘶吼著往門內衝來。

“殺!”

馬獻圗揮著刀義無反顧地撲向了洶湧而來的滿洲兵。

沒有人舉刀格擋,孫府的護院們完全是以命換命的打法,他們對清軍刺過來的刀矛視而不見,他們只想將手中的長刀捅入敵人的胸膛。

“噗呲、噗呲……!”

一個又一個孫家護院死在了衝鋒的路上,一個又一個的滿洲兵也被他們用長刀捅穿。

勝券在握的滿洲兵自然不願意和困獸猶鬥的孫家護院博命,紛紛從身後取出了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