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正軍紀、明軍法(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具具陣亡將士的屍體被有序地抬到了山寨一角,山寨的隨軍師爺錢安寧則拿著紅筆在山寨的花名冊上打圈,每一個紅圈都代表了一個鮮活的生命的消亡,那些戰歿者的家小,紛紛抱著剛剛抬過來的親人屍體哭的死去活來。
陣亡的官軍屍體同樣也被收攏起來,一層層地堆疊到了一起,他們的衣甲已經被扒了下來,這些屍體,李興之打算派人和魯良直接洽,讓他把屍首帶回去,畢竟他們曾經為了保定的安危和東虜廝殺過,他們其實也代表了這個時代華夏的脊樑。
“一將功成萬骨枯!”
當錢安寧將戰果統計出來後,李興之就是有些感慨,自己此前是太小看古人了,自己編定了鴛鴦兵,又有居高臨下的優勢,誰能想到,這仗居然打成了這個樣子。
這一仗,自己失誤的地方很多,首先就是太託大了,在李家山西北側竟然只調了一個什計程車卒巡哨,以致於官軍上了李家山,已方都未曾發覺,其次東南麓防線太單薄了,官軍很容易就能攻到壕溝前不足百步之處。
要不是劉忠武判斷失誤,還有黃文昌和自己暗通款曲,估摸李家寨今天就是覆滅之日,自己能不能逃出去還是兩說。
最關鍵的還是義軍的膽氣和士氣的問題,留守山寨的王忠部和官軍甫一接觸,旋即崩潰,視自己所制定的軍規法紀如無物,現在東虜入寇在即,保定府首當其衝,若是這些的軍馬還是如此畏戰話,自己又何以抗擊東虜。
明軍紀,正軍規,這事必須要執行了,李興之絕不會允許因為少數人的膽怯,導致李家寨的覆滅。
故此在官軍退走後,李興之即令陳武統領三什士卒在李家山周左佈下警戒哨,同時在臨近大教臺的東山上設下了觀察哨,以防官軍再度攻山。
在陳武離開山寨之後,李興之即令楊彪和王忠立即將剛鋒營、疾火營以及後營所有的人全部召集到了山寨前的校場之上,至於俘虜的官軍,同樣被押到了校場之上,又令張邵謙挑選了二十名刀盾兵充作臨時的執法隊。
李興之按刀帶著王忠、楊彪等山寨頭領踏上了將臺。
看著將臺下的千餘軍民,李興之就是洪聲說道:“今日官軍攻山,幸全寨軍民上下一心,方能將其擊退,為了保護山寨,我鋼鋒營和疾火營士卒死傷近三成,這裡某家代表山寨向這些為李家山死難的兄弟表示哀悼。”
說罷,李興之帶頭重重地向堆放士卒屍體的方向鞠了一躬。
楊彪、錢安寧等山寨的頭目也跟著李興之深深地彎下了腰。
須臾。
李興之重新站定,對著將臺下的軍民們再度開口道:“今日一戰,若不是楊頭領帶人支援,我李家山就有覆滅的可能,本寨主成軍之時就有明言,軍中條例大家也是人所共知,然而就是因為少數人的膽怯,畏戰,導致了我李家寨折損了一百餘人,你們說本寨主應當如何處置?”
沒有人敢開口說話,軍中的條例和制度,他們是一清二楚,不少士卒甚至低下了頭。
“好!都不說話是吧,本寨主律令煌煌,功必賞,戰必罰,爾等當本寨主是說著玩的嗎?”李興之嘶吼起來,那沙啞的聲音令所有的軍民恐懼。
“張邵謙,你且去將率先逃跑計程車卒,給本寨主提溜上來,本寨主要明正典刑。”
官軍退走後,留守山寨計程車卒就被控制了起來,經過指認,有七名士卒是在官軍面前率先調頭的。
張邵謙心中一凜,說實話其實這一仗應該算是打贏了,要是在官軍中,這些士卒不光不會處罰,估摸上頭還會賞些酒肉,所以他就是猶豫地看向了李興之。
“快去!”
李興之沒有理他,冷聲暴喝起來。
張邵謙不敢不聽,只得帶著執法隊走下了將臺。
這會幾個潰軍皆是五花大綁地被看押在校場一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