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林睿吩咐秘書沈菲,讓她找人收集一些手機相關的技術資料,還有國內相關產業鏈的一些公司,特別是國內排行前列的晶片公司的資料,都要整理過來。

傍晚,林睿剛吃過晚飯,開啟筆記本,沈菲整理的資料已經發過來了。

點開郵箱,裡面收集相關的技術資料和產業鏈公司都有,還有國內晶片公司的一些資料。

先看了看展訊的資料,05年研發出有自主產權的多媒體娛樂手機晶片;06年研發出有自主智慧財產權GSM/GPRS基帶晶片。

07年研發出支援HSDPA功能的手機核心晶片,並在同年8月份,研發出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世界首顆商用AVS音影片解碼芯。

08年展訊成功收購美國射頻晶片公司Quorum&ns, In,並且釋出全球首款單晶片四卡四待手機。

隨後才後知後覺的,進入智慧手機晶片設計,去年1月份釋出了全球首款40奈米低功耗商用多模通訊晶片。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除了華為海思,展訊是國內最有實力的手機晶片設計商。

確實值得收購。

隨後又翻到迪銳科晶片公司,和李亞勤介紹的差不多,也是國內極具實力的一家晶片設計廠商。

資料上剩下的晶片公司還有很多,不少公司實力不弱。不過都是其他產業上的,與智慧手機有關,又有雄厚技術基礎的,只有這兩家。

隨後又看到國內晶片代工龍頭“中芯國際”,作為國內最大的晶片代工廠,從資料上的介紹看,中芯國際發展很坎坷。

相比零幾年的輝煌,現在已經沒落了。

“中芯國際”2000年成立,當時作為重點工程,受到國家的重點關注和重視,首期募資就有10億美元。

02年0.18微米邏輯製程透過驗證並實現量產,然後開始大肆擴張。

03年再次募資6.3億美元,04年中芯國際於紐約、香港兩地實現上市,融資近18億美元,當時市值超過60億美元。

手裡的現金,加上銀行的大批貸款,中芯國際開始在多地建廠,迅速擴大產能。

當時晶片出貨量僅次於臺積電和英特爾,排名全球第三,三星半導體僅排名第四。

隨後臺積電感受到威脅,加上中芯國際的研發團隊很多來自臺積電,負責人張汝京也是臺積電曾經的高層之一。

於是,開始在國際上大肆狀告中芯國際侵犯它的智慧財產權,官司一直打到09年。

官司纏身,讓中芯國際的發展也一落千丈,到了09年,臺積電看中芯國際沒了威脅,雙方這才和解。

然後三星半導體瞅著機會,用幾倍的工資從臺積電挖了一大批技術人員,甚至包括臺積電的技術部門負責人梁孟松,三星半導體從此開始崛起。

臺積電最近又開始和三星在國際上打官司,可惜三星背後是美國爸爸,臺積電也無可奈何,只能慢慢耗著。

……

經歷過這麼多波折,到現在為止,中芯國際市值才三十多億美元,銷售額連零幾年都不如,確實讓人感慨。

林睿倒是看得心中一動,晶片製造,作為晶片產業鏈上的關鍵一環,非常重要,能不能找機會插一腳。

全資收購下來,估計很難。晶片製造作為國家發展佈局的重要環節,它的重要性,不是個人能承擔的。

而中芯國際作為內地晶片生產的龍頭企業,重要性不言而喻,想收購下來太難了。

不過,在公開市場吸納一些股票,機會合適再注入一筆資金入股,成為中芯國際的大股東,是不錯的策略。

看完有關晶片的資料,林睿又開始翻看智慧手機的相關技術和產業鏈企業。

心底暗自盤算,有合適的就收購幾家,或者投一筆錢,控股幾家,掌控不分智慧手機產業鏈,扶持相關產業的發展。

有些技術和晶片相比,雖然算不上核心技術,不那麼引人注目,但只要技術領先了,還是很有競爭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