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一日,十幾家銀行合併後的中原銀行終於掛牌成立,而未央科技經過這麼多天的接觸和談判,也坐上了末班車,成為銀行具有代表性的民企大股東。

這次引民企入股,中原銀行總體作價二百億,引入戰略投資一百億,放出股權百分之三十三點三,完成投資後,整體估值達到三百億。

未央科技,作為全省科技界的旗幟和代表,也是這次的主要投資方之一,經過多方的談判協商和爭取,總共拿到十二個點的份額,可謂實至名歸的大股東之一。

相應的,這十二個點的股份,需要三十六億投資,也絕對是個大手筆,是未央科技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出手。

好在中原銀行的股份含金量很高,並且公司早就與工行達成了協議,使用槓桿來完成這次投資。

本次投資,未央科技出資八個億作為本金,再以即將到手的股權為抵押,從工行融資貸款二十八億,來完成這次投資。

投資過後,未央科技竟然一躍成為中原銀行的第三大股東,獲得兩個董事會席位,讓林睿覺得很驚喜。

隨後研究了一下股東名單,好吧!從整體上來說國資依然控股,但股權比較分散。

第一大股東是省投公司,省投是省屬全資國有控股公司,這一點很正常。

第二大股東,是省會商州市的財政局,因為商州的城商行資產最多,合併後自然也佔了大頭。

剩下的那些國資股東也是如此,一眼看去,一溜都是各地級市的財政局,讓人大感意外的同時,卻又覺得很正常。

中原銀行本就是十幾家地級市直屬的城商行合併而成,各市的財政局成為股東也很正常。

也因此,銀行董事會竟然有二十多位董事,每位董事都代表著一座城市,或者一家有分量的公司,也是夠稀奇的。

不過股權這麼分散,董事又這麼多,每個市都有自己的利益,很難團結起來。

看起來是國資控股,但除了前兩大股東,很多國資董事的話語權都比較弱。這倒讓未央科技這個第三大股東,依靠兩個董事會席位,在銀行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不過,未央科技的這兩個董事會席位,看起來挺吸引人的,林睿可不會給自己找麻煩。

一個提名給了公司的首席財務官趙言,一個提名給了微銀支付的負責人鄭雲峰。

這兩位都是金融領域的相關人士,對這方面很專業。相信成為銀行的董事會成員後,能履行好職責,為公司爭取應有的權益。

隨後,中原銀行和未央科技把這件事正式官宣,在網上很是引起一番轟動。在2011年,拿出三十六億入股銀行,絕對的大手筆,引得很多媒體爭相報道。

正在輿論一片沸騰,成為眾多網民關注焦點的同時,未央科技已經啟動了入股中原銀行的第一個大動作,和中原銀行進行融資談判合作。

自從月初,在國內和海外同時成立研發中心,進行雲端計算系統研發的同時,建立資料中心的事情同樣進入了日程。

雲端計算系統只是軟體,資料中心才是支撐這些的硬體,隨著雲端計算進入研發,資料中心的建設也要跟上進度。

只是這方面投資額很大,光靠未央科技的自有資金,很難支撐,需要得到銀行方面的資金支援。

今年四月份投資建設的未央科技第一座資料中心,就是這種模式。未央科技出一部分資金,剩下的以資料中心為抵押,從銀行貸款。

可惜工行給的槓桿有點低,四月份未央科技的第一座資料中心,總投資七個億,未央科技出資兩個億,剩下的五億走的銀行貸款。

看起來銀行已經很慷慨了,二比五的出資比例,確實很慷慨。

但未央科技將要進入的雲端計算行業,即便未來暫時不對外開放,只滿足公司自身的需求,所需要的計算量也非常大,需要新建好幾座資料中心。

按公司初步的規劃,接下來最少要新建四座資料中心,在不對外開放的情況下,才能滿足公司對雲端計算的需求。

這方面公司也做了一定的規劃,在全國範圍內,按照不同的地域選址。

比如,在東南的廣市建一家;在西南的蓉城建一家;在西北的西安建一家;在位於華北的帝都再建一家。

這樣一來,加上位於中部洛城的這座資料中心,正好有五大資料中心。分佈在全國的東南西北中各處,剛好能承接全國各地的資料處理要求。

只是新建四座資料中心,投資額可不是小數目,差不多需要三四十億的規模,這還是往少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