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彝於是,林睿思緒良久,終於找到一點有意義,而且感興趣的事。

那就是模仿諾貝爾獎基金,創辦一家“華夏復興基金”。用自身的財富和影響力,創造一箇中國版的諾貝爾獎。

中國最近這些年發展的很快,但在基礎科學領域,和國外仍有不小的差距。

這些年國內也培養了大批頂尖精英人才,但許多都出國了,而且是一去不回。

對於這些科研的人才來說,目前國內外的薪資待遇和氛圍確實有差距。

很多留在國內的科研人才,待遇低了一籌不說,還需要慢慢熬資歷,才能出頭,這也是個問題。

林睿打算在“華夏復興基金”內,設立幾個獎項,目標針對全球華人,也包括擁有中國國籍的外裔人群。

用以激勵全球華人科學家,並對他們作出的貢獻給予回饋。

經過智囊團的商議和討論,獎項總共分為三個,層層遞進。

最基礎的是青雲獎。

針對全球華人科學家在科研方面作出的突破,給予獎勵。

獎勵規格,以上一年全國平均年收入為基準,按一百年來算。

也就是說,2015年,全國居民人均年收入21966,按一百年來算,獎金就是219萬6600。

隨著中國的經濟越來越好,人均年收入越來越多,獎金也會隨之上漲。

第二等級的獎勵是星雲獎。

針對全球華人科學家,在理論和技術方面做出的突破性進展,推動全球科技發展的,給予的獎勵。

例如發明青蒿素的屠呦呦;數學家丘成桐、陶哲軒…

獎勵規格,以上一年全國人均居民平均年收入為基準,按一千年來算。

就是說,如果今年獲得星雲獎,將會有2196萬6000元獎勵。

最後一項,是終身成就獎。

不同於青雲獎和星雲獎,只要技術有了突破,有了重大進展,可以重複獲得。

終身成就獎,一輩子只能獲得一次,相當於蓋棺定論。

針對的是:對華夏復興、科技進步,有重大貢獻的人。

比如,錢學森、袁隆平、鄧稼先、李四光、錢三強、華羅庚…

這種人,中國多少年也出不了一個,要特別紀念。

終身成就獎就是專門為此設立的。

獎金自然也是最高的,根據智囊團的意見,獎金初步定為一億元人民幣。

未來,根據具體情況,再進行調整。

這三大獎項,層層遞進,青雲獎主要面對的是中青年的華人科學家,在科研領域做出貢獻的人。

星雲獎面對的全球華人科學家,在理論和科研上,對全球做出了重大貢獻的人。

最後的終身成就獎,不但需要在科研上有重大突破,還要有的家國情懷,為國家復興作出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