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乾來自從被他老爹扔地上之後,一直在後院的祖父母房裡,沒敢回去,畢竟趨吉避凶是人類的天性嘛,他也得儘量迴避自己的天敵——他爹。

可陳乾來就是想不通,他的訊息絕對可靠,而且去鬧洞房的事也是和他娘經過周密策劃的,怎麼就搞的自己這麼被動呢?

他不甘心,這事不能就這麼算了,萬一要是陳宇寧沖喜成功,沒死怎麼辦?那他的家族繼承人計劃不是就泡湯了嗎?

正打算讓丫鬟傳信讓他娘來後院見他的時候,沒想到沈表哥到了。

沈斯年,永寧侯府嫡長子,人稱小侯爺。

國公府是他的外祖家,他的母親平惠夫人是陳文彥同父異母的姐姐,幼年喪母。現在的陳老夫人是添房,也就是說陳國公是續絃之後生的長子陳文彥,另外還有一個次子陳文凱,比陳文彥小三歲。

陳文彥的這個長姐比他大四歲,姐弟倆感情尚可,不是太親密。

陳文彥四歲的時候就拜師樂山真人,被帶到青雲山上去學武,每年最多回來一兩次,等十四歲出師下山之後,姐姐已經嫁人了。姐弟倆統共在一起的時間也沒有幾年,這大概就是他跟平惠夫人關係不太親密的原因。

但他弟弟陳文凱和姐姐的關係就很好,甚至比跟一母所出的哥哥還要親厚。原因是他是長姐帶大的,這種感情能一樣嗎?

不管怎麼說,這層關係是實打實的,永寧侯府和國公府的姻親關係是眾所周知的,沈家和陳家都是京城顯赫的大家族,這點無論是朝堂還市井,無人不曉。

沈斯年作為侯府的嫡長子,在京城權貴子弟圈中小有名氣,不是美名,也不算惡名,更不是才名……

陳文彥有三個兒子,嫡長子陳乾一,次子二房所出陳乾來,三子陳乾安,另外還有二女,長女陳姝紈陳夫人所生,兩年前病故,次女陳姝瑗是三房尤氏所出。

陳姝瑗雖不是嫡出,但是樣貌才華氣度卻一點也不遜色,在京城貴女圈中首屈一指,是不少權貴子弟傾慕的物件。

沈斯年也是這些子弟中的一員,而且是最為狂熱的一個。

沈斯年今年已經十九歲了,按理說早就到了議親的年齡,畢竟是侯府嫡長子,自從十六歲開始,前來說媒,上趕著要把女兒嫁到侯府的人家大有人在。

可沈斯年一個都看不上,為此永寧侯夫婦也是大傷腦筋。

眼看著長子一年比一年大,文不成武不就,整日遊手好閒,眠花宿柳,給說親的來一個拒一個,可愁懷了身為孃親的平惠夫人。

夫婦倆不止一次問他到底要怎樣,再不訂親,知道的是沒有你看上的,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有毛病呢!

有一次把沈斯年逼急了,終於把心裡埋藏已久的想法給說出來了。

原來他看上了自己的表妹陳姝瑗,並且發誓非她不娶。

話是這麼說,這位小侯爺上半身和下半身分工那叫一個明確,痴情於表妹不假,風流浪蕩也是真,一點兒也不耽誤他繼續穿梭於煙花柳巷,以致風流之名享譽京城。

聽了這個埋藏於兒子心底的秘密,再看看他那倆黑眼圈,平惠夫人感覺腦子嗡嗡的,耳鳴了兩個來月。

無奈,去年三月的一天,撿個好天氣,平惠夫人帶了精心準備的禮物,回孃家來了。

在看望過父親和繼母之後,特地找來弟弟和弟妹,硬著頭皮說起了兒子看上小侄女,有心結親的事。

陳姝瑗雖是三夫人所出,但終身大事要由嫡母和父親定奪,生母不能干涉,至少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一聽平惠夫人說要把次女嫁給沈斯年,夫妻倆半晌都不吭聲。陳夫人乃京城葉氏嫡次女,出身名門望族,大家閨秀,歷來性格沉穩,處變不驚,儘管一直沒從痛失長女的情緒中走出來,但這並沒有影響她的心智。

於是禮貌地回絕了,並且陳文彥附議。

次女的生母三夫人尤氏本是陳夫人從孃家帶來的貼身丫鬟,後來丈夫在婆母的一力促進下納了竇氏為妾,不久她就讓尤氏給自己敬了茶,作為陳文彥的第三房妾室。

竇氏本是陳老夫人的遠房侄女,家道破落來此投奔,一來就看上了大表哥,有事沒事往表哥房裡跑,陳老夫人怕傳出不好的名聲,想著男人納一房妾室也不算出格,就命令長子把她收在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