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時月 第五百四十七章 服眾(第2/2頁)
章節報錯
武裝力量體制和軍隊編制宋朝武裝力量主要由禁軍、廂軍、鄉兵、蕃兵構成,此外,還有土軍和弓手。
廂軍屬地方軍。名為常備軍,實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機構的雜役兵。受州府和某些中央機關統管,總隸於侍衛馬罕司、侍衛步車司。主要任務是築城、製作兵器、修路建橋、運糧墾荒以及官員的侍衛、迎送等.一般無訓練、作戰任務。有步軍和馬軍兩個兵種,編制分軍、指揮、都3級,統兵官與禁軍同。
蕃兵是北宋西北部邊防軍。由陝西、河東與西夏接壤地區的羌人熟戶部族軍組成。諸部族首領被封軍職.率部族軍戍守邊境。其編制因族而異,或按部族、性、族,或按族、標、隊,至神宗時才統一採用指揮、都的編制。
土軍和弓手屬地方治安部隊。由巡檢相縣尉統轄。土軍為神宗時所設,隸屬各地巡檢司;原為吏役,輪差民丁充當,後改為僱募民丁,隸屬於各地縣尉司。土軍和弓手人數不多,通常採用都一級編制。
《宋史兵十》記載:換前班差遣,州總管以下,並以五路緣邊為優,諸路為次。正團練使,州總管;正刺史,州鈐轄;諸司使副,都巡檢使、駐泊都監;內殿承製、崇班,巡檢、州都監;供奉官至借職,教押軍隊指使。」
宋史職官七記載「諸軍都統制副都統制統制統領舊制,出師征討,諸將不相統一,則拔一人為都統制以總之,未為官稱也,建炎初,置御營司,擢王淵為都統制,名官自此始。其後,神武五軍及川陝宣撫司、都督府、樞密院皆置。紹興十一年,三大將兵罷,諸軍皆冠以:御前」二字,擢其偏裨為御前統領官,以統制御前軍馬入銜,秩高者為御前諸軍都統制,且令仍舊駐紮,以屯駐州名冠軍額之上。」
既然是建炎初前「未為官稱也」,顯然在北宋,就不可能有這些都統制、統制作為地方官存在。要知道,童貫伐遼,以种師道為都統制,作為全軍之首,這些相當於司令一級,可不是普通的地方官可比。作為地方武官,出戰的是總管、鈐轄、都巡檢、都監之類。同時,由於王安石實行了將兵法,還應該有正將、副將、預備將這類的職官出現,這些才是作戰武官。
說回當下,皇宮的大慶殿內,陸垚正給趙禎做著彙報。誠然,在城牆上宣佈陸垚的成績,是趙禎做出的決定,那之後,他也是已經安排好了一切,在今天之前,趙禎可是一次陸垚的面都沒見過,但是,實際上趙禎則是一直在關注著陸垚的動向,當他知道陸垚要舉辦比武大會的時候,雖說不清楚陸垚此舉的最終目的是什
麼,但是這個行為,是在陸垚知道自己要成為樞密副使之後採取的行動,所以,一定是和他即將走馬上任有關係。陸垚此人做事情的目的性很強,所以他不可能平白無故就弄一個什麼比武大會出來,加上這大戰馬上就要開始,陸垚一定是要為自己即將面對的處境做出應對的。
而陸垚現在,便將自己的目的和盤托出,他希望不單單透過之前自己舉辦的新蹴鞠大賽,更要透過現在的這個比武大會,以及後面武館的建立,讓大家都能夠達到一個強身健體,全民習武,提高軍事能力的這樣一個目的。陸垚當下考慮的,不單單只是現在宋夏之間的關係和即將開始的戰爭而已,大宋軍力薄弱,這在歷史上是十分出名的,想要改變現在的這個局面,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調整過來了。之前搞出新蹴鞠大賽來,就是想要提升全民體質,而這個武館也是一樣,等到自己來日真的上了前線,到時候汴梁這邊,武館也要繼續運營,要讓所有汴梁的百姓都知道,並且認可這個專案。就和之前的新蹴鞠一樣,這下一屆的新蹴鞠大賽,就不會是隻侷限在汴梁這一個城市當中,而是要擴充套件到大宋周邊的城鎮,這就是陸垚做出的一點點貢獻。積少成多,等到之後,這新蹴鞠還有武館,都要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等到真正成為全民運動專案的時候,那個時候大宋的國力就會得到一個質的飛躍。
當下,陸垚將自己的計劃,準備,包括方莊等人要跟自己一同出使邊關的事情都和趙禎說了。當然,不單單是趙禎,一旁站著的晏殊也是聽得非常清楚。雖說陸垚知道,自己和富紹隆之間的恩怨,晏殊這個身份特殊,不過現在是在討論國事,晏殊應該是不會以個人感情摻雜在其中的。另外,陸垚剛才說自己要帶出去的人當中,也沒有提到富紹隆的名字,至於晏殊到底知不知道富紹隆也參加了陸垚舉辦的這個比武大會,就不清楚了。
「就帶這麼幾個人,夠麼?他們都是你要帶到戰場上去的吧。」趙禎聽陸垚說完,摸了摸下巴,說道。
陸垚這才想起來,連忙說道:「當然不止是他們,這些人只是我最近選出來的,折克行還有曹誘,他們兩個也要跟著我去。」
「曹家的大公子曹誘麼?他可是有官職的,雖說之前被貶,但是現在在這朝中的名氣也算不小,他同意跟你一同去往那邊關了麼?」晏殊在一旁詢問。
陸垚點頭說道:「這一點不用宰相大人擔心,我已經跟曹誘商量好了,他也同意跟我一同去,他覺得,這是一個能夠磨練他自己的機會。」
趙禎想了想,說道:「確實如此,曹誘的性格有些過於直爽,或許戰場比這朝堂之上更加能夠讓他發揮出自己的能力來,再者說,這曹家和你們陸家也算是親家,他應該幫忙。折克行這邊他自然也是要跟你一同去,有他們二人陪著你,你也應該不算是勢單力薄。」
聽趙禎這麼說,陸垚立刻知道這話語背後的意思。趙禎說這話的意思就是,這現在邊關,大部分人還是要以范仲淹和韓琦馬首是瞻的,他們兩個才是最大的官。陸垚雖說這次科舉考試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績,而且官場生涯的起步,就是正二品的樞密副使,看似風光無限,不過這也只是針對今天同時到場參加瓊林宴的其他學子們的。對於已經在邊關樹立威信的范仲淹和韓琦,哪怕是在那邊駐守的將軍們來說,陸垚都只是個新人。這種情況下,再加上陸垚已經和范仲淹做過明確表態,不會成為他們那一派的人。這種情況下,范仲淹也不會幫著陸垚說話,如果陸垚孤身一人前往,即便是帶著方莊他們,也是一樣不受人待見的。不過,如果有折克行和曹誘作陪,別人就會以為,陸垚他們是以一個整體,一個團隊出發的,他們就不敢太過於輕視陸垚。
「陛下,臣還有一個請求。陸垚看向趙禎,繼續說道。
「但說無妨。」趙
禎說道。
「方莊、黎成、莫迪、徐方他們幾個,能否請陛下正式任命他們一些官職,品階不用太高,七八品就可以,目的是為了能夠讓他們迅速融入到軍隊當中,這些人,之後還是要帶兵打仗的,如果只是白身過去,恐怕不妥。」
聽陸垚說完,趙禎說道:「這倒不是什麼難事,等朕一會兒和宰相商議一下,給他們幾個空閒的官職即可,俸祿照常發,既然是跟著你一同出使的,如果沒有個頭銜總歸不好,只是……」說到這裡,趙禎看向了一旁的晏殊,意思是讓晏殊和陸垚進一步去溝通。
晏殊點點頭,隨後看向陸垚,說道:「官職的事情是小事,這軍隊當中,想要服眾,單靠著陛下封的官職,恐怕是不夠的,還是要自身有足夠強大的實力才可以。」
陸垚擺擺手,這當中的道理他怎麼會不知道,這也是為什麼他今天要舉辦第二輪比賽的原因。
「放心吧,陛下,這幾個人都是我親自選出來的,他們每個人都有能服眾的手段,今天,只不過是替他們求個官職,名面上說的過去罷了。」
陸垚充滿信心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