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時月 第五百四十五章 召見(第2/2頁)
章節報錯
頭懸樑的主人公孫敬,為了學習他有自己的巧思,古代沒有電燈而且裝置不齊全,孫敬為了讓自己在夜晚學習的時候不打瞌睡,將自己的束髮用一根繩子拴起來再繫到房樑上,只要一打瞌睡,繩子就會起到提醒他繼續學習的作用,由此孫敬才成為一個遠近聞名的大文學家,有很多人慕名而來起請教他學問。
還有為了學習而選擇「自殘」的學生,比如蘇秦。蘇秦從小家境貧寒,他拜鬼谷子為師,學得一副好口才,沒想到歸家之時卻遭到家人的厭棄,說他只能逞口舌之利,沒有真本事改善家裡的情況和實現自己的抱負。
備受冷落的蘇秦只能選擇繼續苦讀,他準備了一把錐子,在自己犯困的時候向著自己的大腿狠狠紮下去,一個夜晚下來蘇秦的大腿已經遍佈血痕。
後來蘇秦遊說成功,拜六國相印,使天下合縱伐秦,成為戰國時期士人階級的傳奇代表人物,雖說蘇秦的精神難得可貴,但是用錐子扎自己大腿的方式也實在不值得效仿,尤其是鐵器造成身體的損傷,很可能會感染疾病,出於安全的考慮,還是謹慎選擇提神醒腦的工具。像蘇秦和孫敬這樣的學霸故事有很多,如白居易自幼聰慧,五歲就能作詩,後天依然非常用功。「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胝。」
白居易初到長安時拜訪詩人顧況,顧況見了他的名字笑道:「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後來看到他寫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又改口說:「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難!老夫前言戲之耳。」從此,白居易聲名大噪,他的詩在長安城被爭相傳抄,甚至還流傳到東亞等國家,可謂當時的「暢銷詩人」。
後來,白居易的科考之路也比較順利,他在28歲時中第四名進士,而當年全國僅錄取了17名。多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而後,他又參加了吏部的考試,名列甲等,從此走上仕途。
韓愈,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大文豪蘇軾評價他「文起八代之衰」。然而,他的科考之路卻充滿了波折。韓愈自幼苦學,「雞鳴而起,孜孜研讀」。
可惜天公不作美,勤奮的他從20歲開始參加科舉考試,連續三次都名落孫山。到了第四次考試,他終於榜上有名。
在唐代,及第的進士要想做官,還要參加吏部組織的考試。然而,韓愈在吏部考試中又接連失敗了三次,直到34歲那年,他才終於被朝廷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
此外還有鑿壁偷光的匡衡,也是家庭條件不好買書都很困難,後來好不容易學會了認字開始潛心讀書,為了能儉省燈油在夜晚的時候,他跑去鄰居家的牆外,鑿了一個洞,透過透出來的光照在書面上,才得以學習。後來經過刻苦努力成了首屈一指的文學家。
在古代,狀元是讀書人孜孜以求的最高榮譽。取得狀元的人必定會名噪一時,垂範千古,所以在與全國學子競爭下產生的那個最出色的人,就會享受著紅袍、插宮花、騎白馬、過長街一般眾星捧月的待遇,也會受到有權勢的有女兒待嫁的人家榜下捉婿,和權勢聯姻來日仕途更是一片坦途。
科舉考試製度自其確立之日起,便對中國社會文化產生著重大影響。隋唐之後的文士階層,尤與科舉制息息相關,幾乎每一位讀書人,他們的命運和前途、日常生活乃至身體健康問題,都會或多或少受其影響。不知有多少讀書人為科舉考試前仆後繼,至死無悔;亦不知科舉制度存在的一千多年間,歷史上演了多少幕悲喜劇。
一般來說,考生的來源分為兩類,一部分
是國家培養的考生,一部分人是民間層層選拔上來的優秀學子,即「生徒」和「鄉貢」,生徒的來源和背景相較來說都較好些,師資力量也是最好的,因此中榜的可能性比較大。而那些民間選拔上來的考生,則是透過了不知道多少努力和殘酷的競爭才得以獲得進京趕考的資格。
從這些學子裡面,不斷優中選優,才能從最終的考試中選拔出狀元。其實狀元資格選拔的演變也頗有歷史,在隋唐時期,那個時候科舉制度才剛剛定型,一切制度和實施還不盡完善,那個時候可以「行卷」,就是將自己先前寫好的作品,交給當時頗有名望的學士或者是有地位的人,獲得他們的首肯之後便可以被舉薦,比如白居易就是「行卷」的受益者。
後來,閉卷考試和監考制度逐漸發展,到了宋代考試開始有了「謄錄」、「糊名」、「彌封」、「鎖廳試」等手段,「狀元」也正式有了「殿試」。
「謄錄」即給考生考卷上繳後送筆錄院,由書手抄錄,再送考官及閱,以防認出筆跡作弊;「彌封」就是將考卷上考生的資訊蓋住,形成一個密封的作用。筆試透過之後再進行殿試,皇帝可以直接現場任命考生的官職。
如此,考生透過了這些步驟便可以在仕途上大展宏圖了,從此也有了一個朝廷任命的正式編制。
影響考生髮揮的除了心理素質還有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在古代為了防止作弊現象的產生,大多都是一人一間的封閉考室,這些考試的環境都比較簡陋,考生們需要在這樣一個地方待三天三夜才可以出考場,所以考生要做的考前準備也是一項大工程。
這樣的地方往往是損害健康,健康一旦出現問題便會影響考生的發揮,因此考生就要事前做好防潮、防寒、防熱、防身體不適的物品,有的考生也會自帶一些湯藥進考場以防萬一影響自己的考試成績。
還有就是考生的書發水平也會影響考試成績,古代沒有掃描器,閱卷人員直接接觸感受到考生的卷面情況,一目瞭然地審閱之下,考生的是書法水平將直接影響考生的成績,書法水平不好的考生成績就會差一點,書法好的考生成績會相對高一點,所以考試之前一定要好好練一練書法,才能不被自己的筆跡影響成績。
除此之外,過硬的心理素質也決定考生能否走到最後一步,畢竟殿試的時候可是直接面對皇帝,膽子小的那些考生很可能會在天威下露怯,葬送自己的大好前程。
總之,考試不止是考查學識更是考查身體、心理素質,還有多種會影響考試成績的本事,可見拿下「狀元」這個名號並非易事。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大型考試都彷彿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我們絕大多數人的人生也會由一些考試來改變,瞭解了這些,就會明白,為了功名,大家都需要付出一百二十分的努力才可以。
此時,瓊林宴的流程已經過了大半,大部分學子們也都是處於一個微醺的狀態。這當中,從宴席一開始,就不斷有人來刁難陸垚,雖說陸垚能夠理解他們背後的用心,但是,陸垚也要告訴他們,自己並不是那麼好欺負的。所以,從容應對,不管是吟詩作對,還是說針對時局提出的問題,陸垚都是一一進行了化解,這些人,眼看在陸垚這裡佔不到什麼便宜,久而久之也就不來自找沒趣了。
另一邊,歐陽修和晏殊,也是全程在瓊林宴上的,自然,對他們敬酒的人可以說是不計其數。就連曾鞏和蘇軾也是跟他們喝了三五杯酒,大家都清楚,想要在這朝堂上混得下去,自然是要和歐陽修還有在想晏殊搞好關係的。雖說現在外面領兵打仗的是范仲淹和韓琦這兩位,但是實際上在朝堂上,文官還是要看宰相的臉色,再加上范仲淹之前就是遭到過皇上放棄的人,還不如多去和當權者搞好關係。對於這一點,陸垚倒是覺得無所謂,一方面,自己和歐陽修還有晏
殊的關係本來就不錯,錢莊開業的時候,晏殊可是出席過的,歐陽修這邊更不用多說,光是他家陸垚就不知道去了多少次了,而歐陽修的妻子當時可是提出過讓陸垚和歐陽修拜把子的。另外,陸垚雖說作為樞密副使也要上朝,但是實際上過不了多久,自己就要出使邊關,所以,別人和晏殊他們打交道的次數多,但是作為陸垚來說,更多時候還是要跟范仲淹和韓琦打交道,這也是為什麼,陸垚打算把那把屠龍刀帶著到時候送給這二位的原因。
此時,晏殊和歐陽修倒是紛紛離席,走到了陸垚的身邊。
「小陸大人真是厲害,這麼多人都打算在今天的宴席上刁難你,但是沒想到是自取其辱。」晏殊看向陸垚說道。
歐陽修也在一旁說道:「若不是對自己的文采有足夠的信心,是絕對不會坐的如此安穩的。」
陸垚微微一笑,說道:「兩位大人就不要誇獎我了,我只是預料到了今天的情形,提前做了一些準備罷了。」
歐陽修和晏殊對視一眼,晏殊繼續說道:「其實我今天,是帶了皇上的口諭來的。」
陸垚一聽,也是從座位上起身,行禮。晏殊傳達了皇上的口諭,讓陸垚在瓊林宴結束後,也就是晚上的時候去到宮裡,趙禎有要事要見陸垚。
趙禎的這次召見,其實是在陸垚的預料之中的,自己要弄武館的事情,一定已經被趙禎知道了,以趙禎的智慧,應該也能明白,陸垚弄比武大會的意義何在,所以,今天要召見陸垚,就是想要聽聽他的想法,以及對於接下來即將到來戰爭的看法。
「遵旨。」陸垚淡淡的說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