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時月 第五百四十三章 索然無味(第2/2頁)
章節報錯
唐代不僅出現了「畢業旅行」,還出現了專門籌辦相關旅行業務的民間「旅行社」——「進士團」:一群長安的自由職業者,為畢業生們安排「畢業」之後的種種活動,收取一定費用。
《唐摭言》中記載:「所以長安遊手之民,自相鳩集,目之為「進士團」……人數頗眾。其有何士參者為之酋帥,尤善主張筵席……由是四海之內,水陸之珍,靡不畢備。」
會試在鄉試次年春季舉行,俗稱「春闈」。考中的學子參加殿試,殿試僅由皇帝重新排名次,不落榜。故會試後,「成敗」便塵埃落定,畢業旅行也常在春天進行,目的地以曲江為多。孟郊《登科後》名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指的就是他個人的「畢業旅行」了。
在「畢業旅行」中,進士團會組織新科進士賞春花、嘗櫻桃、瞻佛牙、打馬球,這些旅行專案不僅釋放了寒窗苦讀的壓抑,也吸引了長安城中眾諸多政商兩界的名流大咖前來圍觀,不少人打起了給女兒選物件的「小算盤」。
宋乾德二年置,在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城西。苑東南堆有一座高几十丈的假山,山上建有樓閣,山下鋪設錦石道路,並闢有池塘。苑中大部分地段都種植嶺南、江南進貢的名花,還設有射殿和球場。苑中以植物景觀為主。
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試製度,即在吏部考試後,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級的考試,決定錄取的名單和名次。所有及第的人於是都成了「天子門生」。殿試後,舉行皇帝宣佈登科進士名次的典禮,並賜宴瓊林苑,故稱瓊林宴,後泛指京都宴請新進士之所。
今天,就是瓊林宴的日子。
陸垚今天起的比較早,昨天和兩位夫人遊玩回來後,陸垚卻是選擇了在自己單獨的房間休息,為的就是好好準備今天的瓊林宴。
要知道,這次科舉考試當中,最為出彩的,應該就是陸垚了。雖說,從名次上看,陸垚只不過是第三名的探花而已,遠遠沒有前兩名的蘇軾和曾鞏分數高。更何況,雖說陸垚之前也是作詩高手,但是他更多的是在商業方面有所建樹,所以不管是學子們還是百姓,更多的都覺得陸垚應該是個商業高手,而不是文壇大家,即便是蘇軾和曾鞏已經認定了自己的文學水平,但是其他人未必就這麼想,在他們看來,陸垚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比起蘇軾和曾鞏,還是稍遜一籌的。
即便是如此,陸垚獲得的是探花的名次和成績,肯定也是會有很多人不服氣的。當然,讓陸垚真正成為眾矢之的的,是皇帝趙禎給他安排的官職。正二品,樞密副使。
這二品官員,之前可是從來沒有過直接在透過殿試考試後進行
冊封的,即便是狀元,也沒有過冊封成二品官員的先例。更何況,陸垚還不是狀元,而是探花,趙禎這邊自然是沒有人敢說他的閒話,畢竟人家是天子,想要給臣子一個什麼官員都可以。但是對於陸垚,大家能說的就多了,畢竟這商業和文學水平自古以來都是分開的,而且即便是商人的地位在宋代有了一些提升,但是這些讀書人,特別是榜上有名的學子依舊是有些瞧不起商人的。而陸垚呢,正好又是商人又是學子,如果說他得到探花的名次,是他真正的文學水平獲得的,但是對於皇上給到他的這個官職的,大多數學子心裡肯定還是對陸垚不服氣的。所以,今天的瓊林宴,雖說是慶祝大家高中的宴會,但是因為這種聚會,通常情況下皇帝是不會參加的,按照陸垚的推斷,應該是晏殊和歐陽修他們組織的,而且,這種聚會雖說是在皇宮中的花園內進行,但是實際上學子們之間的自由度還是很高的,飲酒作詩,調侃人生。這當中,陸垚毫無疑問,是會成為眾矢之的的,不管是找他作詩,做學問,還是問一些其他的敏感問題,大家一定都是會將矛頭對準陸垚的,這是毫無疑問的,畢竟現在看來,大家對於陸垚的敵意是最大的。
所以,陸垚昨天回到陸府當中後,也是簡單整理了一下思緒,並且也想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回答的方式,畢竟,今天這種超大型的聚會,陸垚心中是有期待,也有擔心的。
為了不顯得自己非常有錢,身份地位突出,陸垚今天起來,一切都收拾完之後,並沒有選擇讓棠溪用馬車送自己去皇宮外,而是選擇在府上等待。
沒過多久,曾鞏、蘇軾、蘇轍三人便找上門來,他們幾個約定一同去參加這次的瓊林宴,有好友相伴,至少在路上和宴會開始前,應該是不會有人來打擾自己了。
「怎麼樣,陸兄,這幾日都在忙些什麼?」路上,幾個人聊了起來,最先發問的是曾鞏,其實蘇軾也比較感興趣,他們二人這中間其實是有想找陸垚出來聚一聚的,但是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陸垚都不湊巧,不在府上。他們二人自然知道,這陸垚肯定是個閒不住的人,更何況現在馬上就要成為樞密副使了,要忙的準備的事情一定是格外的多,所以他們這才想著問問陸垚,這兩天都在忙什麼。
「也沒忙什麼,我就想著,這新蹴鞠大賽已經結束了,大家對蹴鞠的熱愛已經提起來了不少,接下來我想用一個其他的方式來提高一下全民的身體素質,畢竟你們也知道,現在的形勢非常不樂觀。」對於自己想要建立武館的事情,陸垚也並沒有打算瞞著他們。
一直沒說話的蘇轍聽到這裡倒是開口了,他說道:「嗯,雖然皇宮那邊是一直打算***的,不過這種事情怎麼可能封鎖得住,大街小巷都傳開了,都說咱們大宋和那李元昊所謂的大夏要開戰,在所難免。」
「那你覺得,勝算幾何?」蘇軾在一旁問道。
蘇轍聳聳肩,說道:「其實你要是問我,其實我對於這場戰爭的結果,我是不看好的,不過,這大街小巷,百姓們對於我大宋的軍力倒是十分自信。」
陸垚對於蘇轍的看法非常滿意,其實,現在整體大宋的國民就是沉浸在一種幻想之中,他們覺得自己的軍事實力,是完全可以戰勝李元昊的,但是他們根本沒能看清楚這重文輕武,還有軍隊當中存在的問題。
「我倒是覺得,如果開戰的話,大夏是打不過我們的,畢竟前方還是有范仲淹和韓琦兩個將軍坐鎮,再加上樞密副使,也就是陸兄你,應該說過了今天,你也要準備去出使了吧。」曾鞏對於當下的局勢還是十分樂觀的。
蘇軾在一旁也是連連點頭。陸垚看得出來,蘇軾和曾鞏,之所以對於這場戰爭是一個樂觀的態度,原因主要是因為帶兵的兩個將領,現在是范仲淹和韓琦。不得不說,他們二人在這些書生心
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畢竟范仲淹之前的新政,雖說有弊端,但是好處也是立竿見影的。
「陸兄,你怎麼看呢?」蘇軾看向陸垚,說了一句。
陸垚想了想,說道:「我和蘇轍的想法是一樣的,打仗,比拼的是兩個勢力的綜合實力,並不是單純的軍事能力,還有外交、政治,各個部分組成的綜合實力,所以,我覺得我們還是不要被表面展現出來的現象給欺騙了,如果皇上真的覺得這一戰能夠穩穩地獲得勝利,為什麼還要我做樞密副使去到邊關呢,直接讓范仲淹和韓琦二人就能夠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
三人聽陸垚這麼說,都陷入了沉思,隨後紛紛表示陸垚說的有道理。
沒過多久,幾人便來到了約定好地集合地點,負責帶大家進去的是唐龍,每個錄取的考生都要到門前進行簽到,然後分批次陸續進入場內。當然,陸垚、蘇軾還有曾鞏,他們三個作為前三甲,自然是有優待的,所以沒有等多長時間,唐龍便下命令讓他們三人進去了。陸垚一邊走著,一邊看看其他到場的考生看自己的眼神,心中只覺得,這次應該就是一次索然無味的聚會。
蘇轍這邊,雖說沒有獲得前三甲,按常規邏輯是要在外面等候入場的,不過因為他和蘇軾等人的關係,唐龍也就放他進去了。
「聽說,這次咱們三個人是有專屬的座位的,就挨著歐陽修大人還有晏殊宰相。」蘇軾說道。
陸垚聳聳肩,對於這些安排,他倒是覺得無所謂。而一旁的蘇轍也是如此,在蘇轍看來,其實自己能夠透過殿試本來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就不要去糾結這些形式上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