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時月 第五百二十三章 機會主義者(第1/2頁)
章節報錯
汴梁。
陸垚舉辦的比武大會,到現在為止,應該說已經進行到了第二階段。之前的一刻鐘比賽時間,是第一階段的比拼。一共有五十個參賽者,而現在,經過了十五分鐘的搏鬥後,場上剩下的,就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數了。這其中,發揮最出色的,自然是黎成和富紹隆這二位。他們在之前的比賽中,獨自淘汰掉了很多的對手,雖說這些人之前在比武招親大會的時候就跟他們交過手,但是技不如人這也是事實,不能怨富紹隆或者是黎成。而後,黎成選擇了休息,而富紹隆這邊,倒是對上了之前招親大會的時候的兩個黎成小隊的隊員。他們二人是要圍攻富紹隆。然而最後的結果,卻是被富紹隆成功找到機會,將他們二人給全部淘汰掉了,成功完成了一對二的反擊。
單單就憑藉著這個表現,就完全夠資格,成為最後入選的五個人之中的一個了。
而與此同時,皇宮之中,皇帝趙禎,正在為另一件事情苦惱。
趙禎此時正在自己的寢殿內,破格召見了唐龍、歐陽修,以及包拯。他想和這三位聊的事情也很簡單。現在宋夏戰爭一觸即發,為了穩固局勢,也是為了以防萬一,趙禎其實是非常想要立一個太子的,然而對於妻妾成群的趙禎來說,這件事情現在反倒成為了一種奢望。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趙禎是沒有子嗣的。
宋仁宗是宋真宗的第六個兒子,其母親就是真宗的皇后劉娥,不過劉娥究竟是不是仁宗的親生母親,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大的爭議,比較廣泛接受的一種說法就是劉娥並非是仁宗的親生母親,而是養母而已,仁宗的親生母親實際上是劉娥身邊的一個宮女。
當年劉娥麻雀變鳳凰得到真宗寵愛後,一直想要成為皇后,奈何當時劉娥沒有兒子,這個想法就變得沒有希望,於是劉娥想方設法讓自己身邊的宮女代替自己侍寢真宗,???????????????後來還生下兒子趙楨,被劉娥佔為己有。
為了防止趙楨知道自己的親生母親,劉娥還專門將其雪藏甚至滅口,這樣一來仁宗算是沒有任何機會知道真相了,相傳一直到劉娥去世之後,仁宗才明白真相,只是這個時候,一切早已來不及。
真宗去世之後,趙楨順利成為接班人,劉娥也就成為了劉太后,當時仁宗尚且年幼,所以宮中大事,基本上都是劉太后做主,就連仁宗的婚姻問題,也是劉太后在做主。
仁宗15歲的時候,劉太后就專門為仁宗指定了一門親事,讓仁宗娶了郭氏為妻,並且在劉太后的淫威下,仁宗只能立郭氏為皇后,要知道當時仁宗對郭氏一點都不喜歡,因為他喜歡的可是張才人。
仁宗對郭皇后喜歡不起來,再加上隨著年齡增加,仁宗對劉太后擅權的做法也很是不滿,所以所有不滿情緒都發洩在郭皇后身上,兩人在一起多年時間,依舊沒有生下一個兒子。
後來隨著劉太后的去世,仁宗終於可以親政獲得實權,並且得知劉太后不是自己親生母親這樣的重磅訊息。有了這個訊息的加持,仁宗算是徹底爆發了內心的不滿,最終將郭皇后以沒有子嗣的名義廢除,不久後郭皇后便莫名去世。
郭皇后死後,仁宗一直沒有立皇后,而是對張美人以及一些妃子寵溺有加,這個期間仁宗縱情聲色,大有不顧朝政的趨勢,很多大臣紛紛前往勸誡,最後仁宗才不得已只能娶了曹彬的女兒曹氏為皇后。
曹皇后為人聰明,性格乖張,不爭不搶,就算仁宗還是不喜歡,不過卻找不到任何理由廢除曹氏,在此期間,仁宗繼續寵溺張貴妃,一直到張貴妃死後,仁宗還在曹皇后在世的情況下追封張貴妃為皇后,可謂對張貴妃寵愛有加了。
雖然說仁宗一直以來,不管是婚姻還是後宮妃子數量,都是很多的,但是從15歲到27歲,整整12年的時間裡,仁宗居然沒有生下一兒半女,這就讓很多人懷疑仁宗是不是沒有生育能力。
當然了,也許仁宗也懷疑自己沒有生育能力,所以最後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將宗室中的一個孩子趙曙領養回來立為太子,試圖培養成為自己的接班人,儘管仁宗對此十分不滿,但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這已經是最佳方案了。
事實上從27歲開始,仁宗就告別了沒有子嗣的詛咒,開始生兒生女了,仁宗一生總共有3個兒子13個女兒,只不過16個人當中,最終活下來並且長大的只有5個女兒,3個兒子全部夭折了。
仁宗的第一個兒子出生沒有多久便夭折,第二個兒子活了一歲,第三個兒子活了兩歲,前前後後也就那麼幾年的時間,仁宗就嚐遍了大喜大悲的滋味,在第三個兒子出生之後,仁宗眼看這個孩子身體不錯,並且沒有早夭的趨勢,就將趙曙送回自己父母身邊,想要立三兒子為太子。
就算三兒子去世之後,仁宗也一直不相信自己會真的無子,所以長時間裡,仁宗都不願意將趙曙接回來,一直到大臣取笑仁宗是孤寒,仁宗也覺得自己年老無法繼續生兒子時,才終於把趙曙接回來繼續當太子。
由於趙禎幼子早夭,其餘嬪妃生下的孩子又皆為女孩 ,一度讓趙禎很是苦惱,沒有子嗣,這江山就要拱手他人,焦急之下,趙禎對後宮放話:只要生下兒子,就立刻立為皇太子!這樣的旨意無疑讓後宮沸騰,無論是高高在上卻無子嗣的皇后,還是獨享寵愛的張貴妃,抑或是下面的小嬪妃,每個人心中都有著想法。大家都知道母憑子貴這個說法,生下太子就意味著富貴和權力,有野心的嬪妃蠢蠢欲動急著懷孕,沒本事卻懷孕了的嬪妃膽戰心驚怕保不住性命選擇墮胎,再加上有的嬪妃為了不讓其他妃子懷上孩子就痛下殺手,所以後宮裡能夠出生並平安長大的孩子幾乎沒有。趙禎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求子心切,卻害了這麼多沒有出生的孩子,真是可悲!
這種說法只是大多數人的猜測,但是也是有跡可循的。趙允讓是趙元份的第三子,為什麼跟他有關呢?因為如果沒有趙禎的話,這皇位很有可能就是他的了。宋真宗趙恆的兒子趙佑去世之後,為了後繼有人,趙恆將趙允讓接到宮中撫養,有讓其繼位的意思。但是之後趙禎的出生讓趙恆喜出望外,但對趙允讓來說卻是晴天霹靂,沒錯,有了趙禎,趙允讓被無情的拋棄了,他被趙恆又送回了府邸,“一夜回到解放前”。
雖然後來真宗給趙允讓封了官,但是趙雲讓內心的失落是怎樣也彌補不了的,所以他內心很是記恨趙禎。所以趙允讓為了報復拋棄他的趙恆和搶了他皇位的趙禎,就想讓趙禎也沒有子嗣。想要做成這一切也不是什麼難事,只要買通宮裡貼身服侍的宮人,在其飲食藥物中做手腳就可以了。一方面趙允讓暗地裡不讓趙禎有子嗣,另一方面又將自己的兒子培養成一個優秀的人,目的就是在趙禎後繼無人的時候,自己的兒子能夠成功繼位。
要是說後宮明爭暗鬥嚴重,導致仁宗的妃子難以生下孩子,那麼為何已經生下來的還是早夭呢?其實這個問題一方面還是和妃子間的鬥爭有關,另外一方面就是和當時的醫療水平以及宋朝皇室的血統有關。
當時醫療水平有限,再加上皇子嬌生慣養,所以只要稍微有點什麼疾病,就會很快惡化導致孩子早夭,這一點想必如今的科學完全可以合理解釋。至於皇室血統問題,我們可以結合宋朝很多皇帝的子嗣情況來看,我們會發現宋朝皇帝大多子嗣都比較少,並且死亡率很高,甚至有專家研究表明,宋朝皇帝有很多帶有精神病,對生孩子以及孩子存活率影響巨大。
本來想要生???????????????下一個兒子就已經頗有難度,結果在生孩子的過程以及生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還存在各種不確定的安全隱患,處於這樣的環境中,就算仁宗再努力生孩子,都是無濟於事的,畢竟問題的關鍵早已不是生孩子,而是控制後宮的混亂局面。
仁宗去世之後,皇位傳給了養子趙曙,也就是後來的英宗。不得不說在生兒子這件事情上,仁宗確實操碎了心,雖然他也不算是沒有生過兒子,但是所有出生下來的兒子最後都去世了,所以仁宗只能成為孤寡,要是不找養子接班,也許結局還會更加淒涼。
宋英宗即位不久,就因健康問題不能理政,將朝政大權交給了太后曹氏。宋英宗的健康問題有點嚇人:精神病!不光不能理政,還經常胡言亂語,喪失理智。由此他還跟養母曹太后關係鬧的很僵,甚至公開說:“太后待我無恩!”
搞得大臣們像幼兒園的老師,穿梭在曹太后和宋英宗之間,為他們不停調解說和。其實宋英宗不是北宋第一個發病的皇帝,更不是趙氏家族第一位精神病患者。宋仁宗晚年就一度精神病發作得很嚴重,嘉佑元年,病中的宋仁宗高呼:“曹皇后與張茂則謀逆!”把張茂則嚇得要自殺,曹皇后不敢靠近他。而與此同時,宋仁宗最寶貝的皇長女福康公主,也同時精神病發作!
再往前推,宋仁宗的父親宋真宗,也是個嚴重的精神病患者。他四十歲後,墮落進“魑魅魍魎”之中,大搞神道,把年號都改成了“大中祥符”,以至於後期不能親理朝政。
宋真宗的長兄趙元佐,本是皇位的不二人選,但是後來也發病,鬧到縱火的地步,被宋太宗廢掉皇嗣。
宋英宗之後,宋神宗患上憂鬱症,三十三歲駕崩,宋哲宗二十三歲就去世。藝術家皇帝宋徽宗,有人推測說,他就是個介於精神病與藝術家之間的天才。宋徽宗的兒子宋高宗趙構,雖然高壽,但是二十幾歲就喪失生育能力。
北宋皇帝,集體在健康問題上出現嚴重問題,所以,有人忍不住說:這都是趙光義“燭影斧聲”,弒兄奪位造孽的報應。還有人說,宋徽宗其實是李煜轉世,報復當年被趙光義毒殺。
光趙光義這一支,趙匡胤這一脈,同樣也有嚴重的遺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