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蹴鞠大賽結束後,過三天,就是陸垚迎娶曹菡和韓韞玉的日子,而過五天,就是這蹴鞠大賽的決賽日。這三天,不同的人在忙著不同的事情,其中,曹誘和潘文自然不用多說,這兩個人帶領的蹴鞠隊伍馬上就要在決賽當中碰頭了。在此之前,其實大多數人都沒有想到,這八支參賽的隊伍,最後進入到決賽當中的兩個隊伍會是這兩個。曹誘的隊伍倒還好說,只不過是因為更多的人都更加看好文遠隊,所以他們也都認為這擁有核心三人組的文遠隊能夠進入到最後的決賽當中,只不過,這結果雖說喲咻額出乎意料,但是下半區的四支隊伍當中,數來數去也就只有雄獅隊跟文遠隊的實力是可以進入到決賽當中的,所以,對雄獅隊最後進入到決賽當中,大家還算是能接受。

但是潘文的樊樓隊就不一樣了,直到現在,還有人覺得,這潘文是靠著跟賽事主辦者,也就是陸垚的關係才能夠讓樊樓隊進入到決賽當中去的。畢竟雖說現在新蹴鞠大賽辦的是如火如荼,但是還是有那麼一部分觀眾是沒有到鳥巢體育場看過比賽,只是聽人說起過,或者是出於好奇買點足彩當個樂呵的。所以他們是不太清楚樊樓隊的實力到底如何的,在他們看來,這上半區的隊伍,板上釘釘能夠進入到決賽當中的應該就是那一支隊伍而已,那就是皇家蹴鞠隊,也就是皇天隊。沒想到,樊樓隊在半決賽當中擊敗了皇天隊,直接進入到了決賽,他們會跟雄獅隊爭奪最後的優勝隊伍。當然,皇上,皇天隊的人都沒有對於這個結果表示出過多的異議,就證明這個結果是公平公正的,不過潘文也知道,礙於自己的身份還有能力,瞧不上他們樊樓隊的人大有人在,這也是他必須要透過這新蹴鞠大賽的決賽證明自己的原因。

所以,潘文和曹誘這邊,既然已經進到了決賽當中,就一定要好好發揮才可以,這幾天,他們兩個人應該都是要忙著訓練自己的隊伍。曹誘那邊的訓練從來不讓任何人擔心,他總會在比賽當中給出一個非常讓人滿意的答卷,而且多半還是帶有驚喜性質的。而潘文這邊呢,這兩天也是叫著陳晨和折克行,來對自己的樊樓隊做一個進一步的加強。畢竟按照現在的實力來說,明顯是雄獅隊更強一些才是。

不過,他們兩個人也都會出席陸垚的婚禮,就當作一個訓練的中場休息了。

說起婚禮,陸垚這兩天可以說是忙的不可開交。

宋朝婚嫁禮儀古代適婚年齡,歷代多有變化。先秦之時,遲婚為多,《周禮》規定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為嫁。這顯然是理想的婚齡。就是說依男女青年身體發育健全而後婚,是符合今天的科學道理。

唐宋的婚齡,以男十六歲、女十四歲為起婚年齡。這當然為法定婚齡而已。王肅據《孔子家語》、《服經》等,以為“男十六可娶,女十四可嫁”。司馬光也說:“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是則可以生民焉。”

這個婚齡,宋人認為可以,不能早。宋人袁採曾批評幼小而議婚的現象。他說:“人之男女,不可於幼小之時便議婚姻。大抵女欲得託,男欲得偶,若論(判定目前,悔必在後。蓋富貴盛衰,更迭不常,男女之賢否,須年長乃可見。若早議婚姻,事無變易,固為甚善。或者昔富而今貧,或昔貴而今賤,或所議之婿流蕩不肖,或所議之女狠戾不檢;從其前約則難保家,背其前約則為薄義。而爭訟由之而興,可不戒哉!”

宋代的婚嫁,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原則進行的。南宋袁採強調“嫁娶,當父母擇配偶”。唐代以前,“媒妁之言”僅是禮制上的要求,唐代把它列入法律條文之中。《唐律戶婚》規定:“為婚立法、必有行媒。”十分重視媒人在婚姻中的作用。

宋代沿襲唐代,也很重視媒人作用,結親大多是透過媒人。“婚娶之禮,先憑媒氏……自送定之後,全憑媒氏往來,朔望傳語。”對於媒人,宋人袁採《世範睦親》指出宋代媒人為牟利而弄虛作假之風甚於周代。他說:“古人謂周人(通達之人惡媒,以其言語反覆。

紿女家則曰:男家富,紿男家則曰:女美。近世尤甚,給女家則曰:男家不求備禮,且助出嫁遣之資;紿男家則厚許其所遷之賄(嫁妝,且虛指數目。

若輕信其言而成婚,則責恨見欺,夫妻反目,至於仳離者有之。大抵嫁娶固不可無媒,而媒者之言不可盡信。如此,宜謹察於始。”

宋代媒人,是有等級的。“某媒人有數等,上等戴蓋頭,著紫背子,說官親宮院恩澤。中等戴冠子,黃包髻,背子,或只系裙,手把青涼傘兒,皆兩人同行。”

議婚階段,分為送草帖問卜、回定帖、相親三步。

定婚,就是男女雙方正式訂婚,婚姻開始確立的階段。

定聘者分三步者有之,合併為一者也有之。“自聘送之後,節序不送”,直至親迎之前。

親迎,即是完成婚姻日,男家到女家親迎新婦以歸的禮儀,可以細分以下幾步敘述:

第一步,是親迎前三日催妝男家向女家送催妝禮品,是親迎的訊號,古稱請期,宋俗稱催妝。

這些禮品是花髻、銷金蓋頭、五男二女花扇、花粉盒等嫁衣、脂粉一類禮品。女家收禮後的回禮是金銀雙勝御、羅花幞頭、綠袍、靴笏等物。

第二步,是親迎前一日鋪房女家要把新房的傢俱器物送往男家掛帳幔,鋪設房臥,把新房佈置妥善,以助新婚後成家立室。新婚須用新床,必請有福氣者來鋪房,同床共寢,百年和好。此禮儀叫做“鋪房”。

第三步,迎娶當日男家派出一支迎娶隊伍,由新郎帶隊前往女家迎娶新娘。這支隊伍中須有吹鼓手和官私等組成。

第四步,新娘下轎入男家門的禮儀娶親隊伍回到男家門首,整個婚姻正式進行高潮,其儀式順序相當繁瑣。新婦到男家門首下轎,還不能立即隨便進門,須進行三個小儀式:一是樂官、、抬轎、鼓吹之人等,“攔門”討“利市錢物”這種“攔門”也有一定程式儀式。

第五步,坐富貴引新婦入房室,坐於床上,一般是男坐床右首,新婦坐於左,稱為“坐富貴”。婚房門額上預先掛好一新緞、新婦入門之時,據《夢粱錄》載,杭州之禮時說,“眾手爭扯一小片而去,謂雲‘利市繳門’,爭求利市錢也”。《東京夢華錄》稱為“利市繳門紅”。

第六步,入中堂舉行參拜禮這是婚禮中最重要的大禮。由禮官請新郎新娘出洞房,到中堂舉行。其禮如下:“婿於床前請新婦出,二家各出綵緞,綰一同心,謂之牽巾;男掛於笏(槐簡,女搭於手;男倒行出,面皆相向。”

先由男家雙全女親,以秤或用機杼挑蓋頭,方露花容,至堂前,然後舉行參拜男郎父母、家廟等。拜畢而出。摩擦婦倒行,執同心結,牽新郎回洞房,講交拜禮,再坐床,女向左,男向右坐。禮官以金銀盤盛金銀錢、彩錢、雜果撒帳次,稱為“撒帳”禮。這也是為了以祝頌吉利而已。

第七步,合髻與合巹撒帳之後,伴女執雙杯,分別交給新郎、新娘,以紅綠同心結綰盞底,行交巹禮,即交換酒杯盞而飲,時或稱交杯酒。飲訖,擲盞並花冠子於床上,盞一仰一合,俗雲大吉。則眾賀喜。

夫婦完成婚禮之後,還有拜門、三朝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