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垚說道:“問倒是問了,不過我也不知道他想聽到什麼樣的回答,所以也就沒說什麼。”

曹誘點點頭,說道:“你這麼做是沒錯的,在我看來,這相公大人的心計不比范仲淹和韓琦要差。”

對於跟晏殊有過一番“交手”的陸垚深知這一點,他心想著如果昨天自己沒有提出引薦王安石的話,會不會最後晏殊就不會同意今天到場幫忙?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那自己說不定就真的只能將自己今天晚上要說的話告訴晏殊了。

“對於今天晚上的聚會,你怎麼看?”想到這裡,陸垚也就想著問問曹誘的想法。曹誘在大局觀和思維邏輯方面還是比較擅長的。

曹誘說道:“不用說,明著是為范仲淹和韓琦送行,但是實際上,我覺得其實是想借此打探眾臣對於宋夏戰爭的看法。”說到這裡,曹誘又降低了一些音量,問道:“你對宋夏之間的關係怎麼看,咱們兩個現在都知道,這次出使所謂的和談只不過是緩兵之計,如果雙方一旦開戰,你看好哪一邊?”

陸垚聽曹誘這麼問,不由得回憶起了宋夏戰爭的真實情況。

北宋寶元二年(1040年)三月,西夏景宗元昊進攻北宋。元昊一面率軍佯攻北宋的營寨(今陝西安塞南部),一面送信給宋朝延州(今陝西延安)知州範雍,表示願意與宋和談,製造假象,以麻痺範雍。範雍卻信以為真,立即上書朝廷,對延州防禦也鬆懈了。

同年七月,元昊派大軍包圍了延州。宋朝大將劉平、石元孫奉命增援。當他們到了三川口(今陝西延安西北)時,遭到西夏軍隊偷襲,遇到西夏軍隊重重包圍。劉、石二人率軍與夏軍苦戰,西夏軍隊損失十分慘重。但是因為寡不敵眾,只好退守三川口附近的山坡。西夏又增援了大量軍隊。元昊多次寫信勸降劉平,但劉平寧死不屈。

最後,西夏軍隊猛攻宋軍駐守的山坡。由於宋軍人數太少,劉平、石元孫被俘。後來由於宋將偷襲元昊得手,西夏軍隊才被迫撤離宋朝境內,延州之圍才得以緩解。

三川口之戰中,雖然宋朝成功抵禦西夏軍隊的入侵,但是損失太多,而且宋朝甘陝青寧附近的防禦也處於被動地位。

三川口之戰以後,宋仁宗深感西夏強盛,下令封夏竦為陝西路經略安撫使,韓琦、范仲淹為副使,共同負責迎戰西夏的事務。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西夏景宗元昊再次率領十萬大軍大舉南下攻宋,把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口,另一部分攻打懷遠(今寧夏西吉東部),聲稱要攻打渭州(今甘肅平涼),誘宋軍深入。但由於當時宋朝有足智多謀的范仲淹在,所以西夏軍隊不敢輕舉妄動。但是,韓琦不聽范仲淹勸阻,固執己見,派環慶副都署任福率軍五萬餘人,自鎮戎軍(今寧夏固原)抵羊隆城(今寧夏固原西南部),出夏之後,伺機破西夏,殊不知西夏伏兵正等著他們。任福率軍

到達懷遠城,正遇上鎮戎軍西路巡檢常鼎與西夏軍隊戰於張義堡南,殺死幾千西夏軍隊,西夏也不斷增援。任福軍趕到當地支援,於是夏軍佯敗,任福中計,隨尾追擊。宋軍由於長途追擊,糧草不繼,人困馬乏,已是十分疲憊。追至好水川,遇元昊的西夏軍隊主力伏擊,宋軍戰敗,任福等大將戰死,幾乎全軍覆滅。

好水川之戰,北宋再度失敗。宋仁宗聞知後震怒,貶韓琦、范仲淹。

范仲淹等人被貶謫以後,西夏又開始商議攻宋大計。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李元昊謀臣張元向景宗皇帝獻計。張元認為,宋朝的精兵良將全部都聚集在宋夏邊境地區,而宋朝關中地區的軍事力量卻十分薄弱,如果西夏大軍牽制宋朝邊境地區的軍隊,使宋朝無暇估計關中地區,然後即可派一支勁旅乘機直搗關中平原,攻佔長安(今陝西西安)。元昊採納了張元的建議,派遣10萬大軍兵分兩路大規模進攻宋朝。一路從劉燔堡(今寧夏隆德)出擊,一路從彭陽城(今寧夏固原彭陽縣)出發向渭州(甘肅平涼)發動攻擊。宋將王沿聞知急忙派葛懷敏等人率軍增援劉燔堡,宋軍在定川寨(今寧夏固原西北部)陷入西夏軍隊的重圍,宋軍大敗,葛懷敏等15員將領戰死,宋軍九千餘人近全軍覆滅。但西夏另一路遇到宋朝原州(今寧夏固原)知州景泰的頑強阻擊,西夏士兵全軍覆滅。西夏景宗李元昊直搗關中的美夢就此破滅。

北宋與西夏之間發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三次大規模戰役,都以宋軍失敗而告終。雖宋在屢敗之餘揚言要重整決戰,但實際上想與西夏握手言和。西夏雖屢勝但均系慘勝,但所掠奪所獲卻抵償不住戰爭中的消耗,與先前依照和約及透過宋夏民間貿易所的的物資相比,實在是得不償失。此外,由於西夏景宗元昊好大喜功,四處征戰,國庫空空如也、民間貿易中斷後,西夏物價上漲,百姓十分困苦,四處怨聲載道以及西夏與遼出現矛盾等各種原因,使西夏不得不與宋和談,因此,西夏天授禮法延祚五年(1042年)六月,元昊派遣西夏皇族李文貴前往宋朝京城東京議和,宋仁宗表示願意接受西夏議和建議,並將談判的全權交給太師龐籍。雙方自第二年開始進行正式談判。

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北宋與西夏達成協議。和約規定:西夏向宋稱臣並取消帝號,元昊接受宋的封號,稱夏國主;宋夏戰爭中雙方所擄掠的將校、士兵、民戶歸還對方;從此以後,如雙方邊境的人逃往對方領土,都不能派兵追擊,雙方互相歸還逃人;宋夏戰爭中西夏所佔領的宋朝領土以及其他邊境蕃漢居住地全部歸屬宋朝,雙方可在自己疆土上自建城堡;宋朝每年賜給西夏銀5萬兩,絹13萬匹,茶2萬斤;另外,每年還要在各種節日賜給西夏銀2.2萬兩,絹2.3萬匹,茶1萬斤。宋仁宗同意了元昊所提出的要求,於是宋夏正式達成和議,史稱“慶曆和議”。1045年,大宋應元昊請求,在邊境設定貿易市場,恢復了貿易往來。以後幾十年間,雙方在邊境地區經行貿易,經濟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陸垚回憶結束,這就是第一次宋夏戰爭的全部經歷和最終的結果。陸垚想到這裡,似乎也有些明白了,為什麼范仲淹和韓琦會如此看重這一次的群臣會議。從結果上來看,范仲淹和韓琦因為在這一次宋夏戰爭中對局勢判斷的失誤,在重要的戰役當中失利,最後也是遭到了趙禎的苛責和貶斥,從此之後,輝煌不再。這麼一想,這范仲淹此次回京,能夠重新掌權的時間也是屈指可數的。

既然已經知道了經過和結果,陸垚又該怎麼去應對這次聚會呢,不用多說,范仲淹和韓琦是一定會問自己關於這次出使的事情的。雖說陸垚心中確實不算怎麼喜歡范仲淹,但是不得不說,在這個時代,也就範仲淹敢於出頭去弄新政,換做陸垚,是絕對不會做出頭鳥去做什麼改革的,陸垚是不可能以自己的名義去推動自己理想中的新政的。為此,他必須要找到那些平日裡愛出頭,有想法,敢去實踐不懼怕後果的人來做這樣的事情。而當下,范仲淹就是這樣的人,還有一人,那就是王安石。所以,如果范仲淹真的按照歷史當中的程序去發展的話,那這次出使大夏國,就應該是范仲淹政治生涯的絕唱了。

《控衛在此》

最起碼,陸垚是不想看到這種情況發生的,這也是為什麼之前他會把王安石推薦給晏殊的原因。

一定要想個辦法,在這次聚會當中告誡一下范仲淹才可以,陸垚心中這麼想著。

陸垚的大鬧運轉飛快,一旁的曹誘也是看得出來,被自己這麼一問話,陸垚陷入了萬千思緒當中,曹誘於是也選擇不再追問,最後是陸垚自己回過神來,說道:“不管怎麼樣,這次聚會,咱們都要做到不能一言不發,但是也不能說的太多,將風頭出盡,這樣確實是不太好。”

曹誘點頭,說道:“我覺得,這蹴鞠大賽結束之後就是殿試,到時候一定會有新人也被派到前線去的。”

二人接著又聊了幾句,隨後陸垚見時間差不多了,這頓火鍋他們幾人也差不多吃了快兩個小時,陸垚於是張羅大家散場。

陳晨這邊不用多說,他決定跟著陸垚回到錢莊,去看看自己手下的隊員們怎麼樣了,剛才過來的時候,許氏說會管他們的午飯,這讓陳晨還是比較放心的。而曹誘和潘文這邊,都是決定繼續回去帶著蹴鞠對物訓練,而折克行這裡則表示還要去鳥巢體育場看看。

於是,幾人的這次聚會也就此告一段落,陸垚帶著棠溪跟陳晨往錢莊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