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時月 第五十二章 活字印刷術(第2/2頁)
章節報錯
看到自己書變成一片片,蘇軾有些心疼,既然是陸垚乾的肯定要讓他賠一本新的給自己。
陸垚將論語的不同頁放在不同的人面前,這些找到之前早就準備好的木框。
這個木盒的內部剛好是一張紙的大小,一個紙張能印出七十五個字來,也都是陸垚提前計算好的,老石匠也是根據陸垚要求來刻的字,這樣一個木盒就能不留縫隙地將石刻活字擺放在裡面。
得到書頁的讀書人腰間繫著一個布兜去找字,將這些字時刻全都放在布兜之後,再來到木盒前,將它們按照順序排列好。
排列完畢之後,他們將擺好字的木盒交給不識字的印刷工人,而他們接著找第二頁的字去排列。
工人們在活字上擦上一層油墨,再將一張書籍大小的紙張覆蓋在活字上。
再用絲布包裹的木質滾輪在白紙上滾上四遍,就將文字清晰地印刻在白紙上。
再將白紙放到一旁晾乾。
起初工人還不能適應,等熟練印刷的速度越來越快。
在蘇軾的目瞪口呆之下,一千本論語已經裝訂完成。
這才過去兩個時辰的時間,一天能印出最少三千本論語來。
如果印刷廠印刷半年論語,那麼大宋每家每戶都能有一本論語。
速度就是這麼恐怖。
當陸垚拿著一本嶄新的論語來到蘇軾面前時,才將他從沉浸的情緒中拉了出來。
蘇軾搶過論語,一頁一頁地仔細翻看。
除了稍許的瑕疵之外,每個字的字跡都很清晰,字型大小一致,說不出來美感,看著就很賞心悅目。
若是將這些書流向市場,那些以抄書為生的讀書人恐怕就要失業了。
這種事情陸垚也沒辦法,行業的新老交替是必需的,不可能為了一些讀書人的利益放棄這種惠及萬民的事情。
蘇軾顫抖著聲音問道:“這樣的一本論語不知道陸二郎你作價多少?”
他眼神炙熱地看向陸垚,希望得到他滿意的數字。
市場像論語這種超過一萬字的書籍,售價絕對在五百文左右。
窮苦人家一年的結餘買上一本都很難,這也是讀書人這麼少的原因,讀書太燒錢了。
一個參加科考的讀書人最少要讀十幾年,這十幾年家中少了一個勞動力不說,光是幾十本書的花費就讓很多人都望而卻步。
二三十貫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陸垚豎起兩根手指,“這本論語我最低的價格只能賣到二十文一本,你也知道油墨的價格,而且我招來的人工也不便宜,再加上紙張、店鋪租金,成本也來到了十八文,每本我只掙兩文錢,已經是很少了。”
“夠了,一本論語只賣二十文,不知道多少學子為之歡呼。”陸垚的報價已經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
在他看來,陸垚能報出一百文或者九十文的價格就已經很不容易了,這比市場價足足少了八成。
而陸垚只報了二十文的價格,以前能買一本的價格能買二十五本書。
二十文不多,窮人家攢個幾天也能攢出來,不必為了培養一個讀書人出來一家跟著節衣縮食。
人人都能讀書的時代不遠矣。
蘇軾緊握著手中的論語朝著陸垚深深作揖,旁邊的蘇轍同時朝著陸垚行禮,他不敢想象陸垚的這個造紙印刷廠會給整個帶來怎麼的改變。
“我代替所有的讀書人以及百姓拜謝陸二郎大恩。”
陸垚連忙將蘇軾扶起,笑道:“那有什麼大恩不大恩的,我現在開的是工廠,做的是生意,我就是為了掙錢,只要你們能多多賣我印刷出來的書,能讓我掙到錢,便是對我最大的感謝。”
“不管二郎你如此作想,只要有人能讀到便宜的書便會將你的恩情記在心裡。”
陸垚讓蘇軾過來,還有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文章。
第一版報紙還沒有足夠的內容。眼前的兩位唐宋大八家正是寫文章的好手,讓他們兩個隨便寫出兩篇來,肯定會讓報紙增色不少。
有了文章之後,陸垚只要再添寫汴梁城中發生的時事和兩回紅樓夢,一份兩頁報紙差不多就成了。
陸垚已經開始期待明天報紙售賣的火爆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