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時月 第一百二十五章 邊吃邊聊(第2/5頁)
章節報錯
對於父親說的這件事情,蘇軾自然也考慮過,別看平日裡陸垚大大咧咧,不過從他最近做的這一些事情不難看出,這傢伙其實是一個心思縝密的人,當他來找自己和蘇轍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十足的把握自己會答應他。
蘇軾說道:“且不管陸垚是什麼樣的人,這個新蹴鞠大賽若是真的能夠提高全民的體質,其實我倒是很想幫他一把的,畢竟,陸垚此前做出的活字印刷術,可以說是幫助了無數的讀書人實現了他們讀書的願望。”
“此話倒是不假。”對於活字印刷術,蘇洵自然也是知道的,“既然如此,那你就幫幫他吧,不過有一個前提。”
“我知道,我不會因為這個活動耽誤到我的功課的,而且,這比賽正式開始的時候,已經到了科舉考試結束的時候了,那時候科舉已經塵埃落定了。”蘇軾說道。
“如此便好。”
蘇洵這邊剛說完,另一邊一個年輕男人進到了房間中,手裡還拎著一些東西。
蘇軾一眼就認了出來,這人是樊樓的夥計,於是讓他把飯菜都放下,接著和父親交待了一番。
“你這小子,之前沒少去樊樓吧,那可是汴梁城中出名的飯館,都不說給老夫帶一些吃食回來。”蘇洵這邊見到蘇軾的反應,隨後立刻說道,接著他走上前去,看了看那夥計給自己帶來的飯菜。
雖說都是素菜,不過樊樓的手藝怎麼能和他自己平日裡吃的粗茶淡飯相比。
“這是陸垚特意給您點的。”蘇軾這邊立刻說道。
“還行,知道咱們現在居住在寺廟之中,倒是真的沒有肉菜。”
雖然聽蘇洵的口氣是在誇獎陸垚,可是蘇軾怎麼覺得,這蘇洵是在為沒有肉菜而感到可惜呢?
確實,面對著一桌子的美味佳餚,蘇洵這邊已經開始有些迫不及待了,不過在自己兒子面前,又不能表現的太過明顯,於是蘇洵咳嗽了兩聲,說道:“好了,今日的事情我已經知曉了,你且跟蘇轍過去吧,不過不要在那邊呆太晚,錯過了寺廟關門的時間,你們二人就要露宿街頭了。”
蘇軾見蘇洵這是沒什麼事情了,於是立刻告退,回到房間,拉上蘇蘇轍立刻離開了寺廟,開始朝著陸府趕去。
在經過蘇洵房間的時候,蘇轍明顯聽到那房間內傳來了狼吞虎嚥吃東西的聲音……
講到這裡,蘇軾之所以要讓棠溪弄道樊樓的飯菜送給蘇洵的目的才真正清楚,原來,蘇軾揹著自己父親接下了解說員這個工作,儘管是他,心裡還是有些畏懼自己的父親的。可是,自己這邊又沒什麼錢,怎麼樣才能夠軟硬兼施,讓父親同意呢?
正好這個時候棠溪來了,於是蘇軾便想出,父親還沒有吃過樊樓的飯菜,而現在,正好又是來了一個冤大頭願意出這筆錢,用樊樓的飯菜加上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讓父親同意自己做這件事情,應該還是十拿九穩的。
前面我們說過了基本上所有人對於陸垚的不同看法,就是沒有包括蘇軾和蘇轍,最後,我們來看看這兩個人。
其實蘇轍的年紀比蘇軾要小上一些,雖說自己也十分有才,不過光環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哥哥身上。不過蘇轍這一點就做的非常好,他的內心當中,對於哥哥和自己之間的這種差距,還有同樣被稱為才子,但是自己就像是哥哥身邊的一個小跟班一樣的情況,蘇轍也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這種品質實在是難能可貴。
若是放在現代,誰不願意自己才是那個備受矚目的人呢?誰不願意站在臺上而不是站在背後呢?更何況,自己認為那個臺前的人,其實跟自己的實力沒什麼區別,而且就是自己的兄弟或者是好友,為什麼他可以出名,自己就要默默無聞呢?
這個時候,接下來往往就會出現現代電視劇或者電影當中常見的橋段,那個幕後的人,不甘於久居人下,要麼就自己黑化出人頭地走上了另一條道路,要麼,就是直接害死了那個帶著光環的人。
這種心理上的扭曲,隨著時代的變更,其實出現的越來越頻繁起來,當下社會競爭壓力都大,這種嫉妒心理是十分可怕的,說不定哪天就會因此發生十分駭人的事情。
然而,這些在蘇轍身上倒是一點都沒有發生過,他這個人,其實十分隨性而且懶散,在這方面,他甚至於已經超越了自己的哥哥蘇軾。他心裡想的,和現代那些嫉妒心強的人完全不一樣。
蘇轍心中想的是,他巴不得一切的鮮花和掌聲都給到蘇軾,這樣的話,沒有人注意到自己,若是之後自己真的在某一方面做的十分出色,那就會被叫做一鳴驚人。若是自己一直在蘇軾的光環之下,倒也不錯,因為那些麻煩事情都不會找上自己,自己倒也落得個清閒。
這種悠哉遊哉的態度,不知道到底該不該倡導。
也正因為蘇轍的這種心態,導致了他對於陸垚,其實並沒有過多深入的瞭解。比起哥哥蘇軾來說,蘇轍對於陸垚的關注點更放在了他的詩詞本身,還有他強大的廚藝上。至於其他事情,自然有哥哥跟陸垚打交道,只要蘇軾說要做什麼,自己去做就好了,別的自己才不管呢,有東坡肉吃,有酒喝,再考取個功名,何樂而不為呢?
相比起蘇轍這種懶散的心態,蘇軾雖說性格當中也有著隨性和瀟灑的那一部分,不過可能是受到他父親蘇洵的影響,其實蘇軾的內心當中,還是十分渴望著入仕為官的。之所以蘇軾答應了陸垚讓自己做解說員的這一工作,其實有很多原因。
首先,那就是蘇軾和陸垚的交情的確不錯。二人相識於青樓,雖然不是什麼高雅的場所,不過蘇軾向來不拘一格。陸垚做出的幾首詩詞,讓蘇軾都十分佩服陸垚的能力,相比起市井流民,雖說蘇軾也不是一個有身份的人,但是他還是希望能夠跟有才之人做朋友,也因此,他和陸垚的交集漸漸多了起來,越是和陸垚說話,蘇軾越能覺得此人絕非尋常人,將來不管是在商業還是說在政治方面,陸垚絕對會是一個能人,所以,當這個人找到自己的時候,那麼說明這個新蹴鞠大賽一定會是一個十分成功的比賽,自己幫助一下自己的好友,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其次,這個原因其實佔的比重並不是很大,不過也的確蘇軾真的被打動決定好好做解說工作,是因為這個原因。在陸垚二次宴請蘇軾之前,雖說蘇軾和蘇轍已經答應了陸垚要做解說的工作,而且陸垚這邊的文稿也已經送到了這二位的手上。不過蘇軾對此還是不慌不忙的,因為這個時候在他看來,著新蹴鞠比賽的重要性,遠遠不及馬上要到來的科舉考試,而且蘇軾一直以來對於自己和弟弟的能力都十分自信,他知道他們兩個只要稍微用心看一看陸垚給到自己的文稿,就一定能成為一個優秀的解說員。
只不過,那個時候蘇軾還是將重心放在了即將到來的科舉考試上,所以他和蘇轍基本上每天也就最多抽出一個時辰的時間看看解說方面的事情,可以說是不甚瞭解的一個狀態。
不過,這一切隨著陸垚在酒中仙宴請兩人之後,還是發生了變化。蘇軾現在正值意氣風發的時候,所以雖說比弟弟蘇轍要成熟穩重,但是骨子裡還是有那麼一腔熱血的。而那天,陸垚在酒中仙親自下廚做的那一盤東坡肉,無疑是點燃了蘇軾心中的那一份熱血。
和吃貨弟弟蘇轍不同,蘇轍深深折服於那東坡肉的味道當中,不過比起好看的食物外觀還有可口的食物味道,蘇軾更看重的,是陸垚給這道菜取名為東坡肉其中所帶著的期待和情意。
陸垚的廚藝蘇軾早就知道十分了得,可是他怎麼都想不到,陸垚會用自己的名字來命名這道菜,足見陸垚對自己的認可還有重視。他不是不知道,陸垚自然是想要透過這個,來讓蘇軾對於解說這個工作的熱情更高一些,可以說,這是一個畫龍點睛之筆,直接將蘇軾架高到了那裡,已經沒有辦法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