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時月 第一百一十六章 被套路的奸商(第2/5頁)
章節報錯
韓琦一邊說著,一邊用一個十分兇狠的眼神朝後看去,就在一瞬間,後面那十三個人的神情立刻發生了變化,變得出奇的一致。
這一舉動,讓陸垚都覺得有些吃驚,這韓琦,到底已經對軍隊的掌控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程度了?
趙禎不可能沒有看到這一幕,不過接下來,他倒是岔開了話題,說道:“你們這支隊伍,叫什麼名字?”
韓琦回答道:“蒼鷹隊。”
趙禎琢磨了一下,說道:“翱翔於天際的蒼鷹麼,確實不錯。”、
韓琦聽到這裡,也是鬆了一口氣,看來自己取得這個名字沒有讓趙禎感到厭煩。
“這當中,一定有你認識的人,你且跟朕說說,他們在軍營當中,是不是都是表現特別出色的?”接著,趙禎再次問折克行。
折克行這邊自然是說道:“嗯,是有幾個認識的,他們在軍營中的表現優越,戰功也要多過我。”
“但是你別忘了,現在是你要去做他們的教官。”趙禎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語氣十分冰冷,和他現在一席布衣的打扮形成了鮮明反差,這才是一個王者該有的說話態度。
那之後,趙禎就讓韓琦帶著人先退下了。
等到宮殿裡再次剩下趙禎、陸垚,折克行三人的時候,趙禎看向陸垚,說道:“愛卿你剛才看到了麼,這些士兵有多聽韓琦的話,只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就已經能讓他們做到如此地步。”
陸垚心說,壞了,這帝王的猜疑之心上來了,的確剛才韓琦不應該那麼賣弄自己的掌控力,難道他不知道,在皇上面前,要顯得自己比較弱小,這樣才是為官的生存之道麼?
“若是長此以往,恐怕朕的軍隊,都要改姓了。”趙禎自言自語說了一句。
很明顯,趙禎這是對韓琦起了疑心了,而一直把韓琦當作自己榜樣的折克行自然想要上前來替韓琦解釋幾句,不過,陸垚立刻看向了折克行,示意他這個時候不要說話。
不然,折克行也會被視作和韓琦是一夥的人。
見到陸垚的眼神,折克行最終還是忍住了沒有上前去勸諫。
就這樣,趙禎思考了足足有五分鐘,隨後神態恢復了往常,說道:“下一個,該叫哪個隊伍進來呢?”
陸垚這邊想了想,剛才趙禎的情緒十分緊張,心情應該也不怎麼好,現在看來,應該要讓一些能夠讓他開心的隊伍進來才是。
於是陸垚說道:“微臣倒是覺得,潘家的隊伍,還有他們第一輪的對手,趙家的隊伍,可以請進來。”
“哦?”趙禎想了想,說道“我記得,這趙家和潘家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吧,一個
開飯館,一個負責食材供應。”
“不錯,不過他們這次選出來的隊伍,帶頭人都不是當家人,潘家這次來的代表是潘文,而趙家,來的是他們的管家,劉伯。”折克行在一旁補充道。
趙禎點點頭,雖說這趙家和潘家的當家人沒有來,但是趙禎也可以理解,畢竟人家是做生意為主的,也不是在朝為官的,自然是以賺錢獲得利益作為第一要義,不來也正常。
“我聽說,這潘文在三家會談之上,好像是大放異彩啊。”趙禎這一說法,自然是基於王達參加三方會談之後給自己的彙報。
陸垚笑了笑,說道:“嗯,這潘文是我好友,說實話,此人冷眼看去,並不像是十分聰慧之人,可是不曾想他對於足彩,還有這次蹴鞠大賽,理解的倒是十分透徹。”
“哈哈,愛卿這麼說自己的好友,可不太好啊,”聽陸垚這麼一說,趙禎看上去心情好了很多,接著就招呼唐龍喊潘文還有趙老闆的隊伍一起進來。
外面的潘文對此感到特別高興,因為如果是隻見自己一支隊伍的話,潘文生怕自己說錯話,其實在此之前,潘文也就只見過皇帝幾面而已,而且每次都沒有說話的機會。在陸垚穿越過來之前,樊樓,作為汴梁城中最火的飯館,趙禎自然是會去光顧的,不過三次去到樊樓,都是自己父親接待的,潘文最多是躲在暗處,觀察趙禎一下,那時候的他還小,只是想知道這皇帝到底是什麼模樣。不過今天的情況不同,若是自己帶著隊伍進去,面對趙禎的提問,說不定自己還真的不知道怎麼回答,不過好在陸垚也在殿內,應該是會幫自己的吧,另一邊,趙家隊伍管事的人是劉伯,一把年紀,可能跟皇帝說話的時候也會出現問題,所以潘文心中所想,就是如果自己能夠跟趙家的隊伍一同進去,這樣是最好的,既可以彼此分擔一些面聖的壓力,也不至於出現什麼大問題。
其實,潘文所想,陸垚早就想到了,不然也不會提出讓他們兩個隊伍一起進來的這種建議,憑藉著自己的口才,趙禎還真的同意了。
而劉伯這邊呢,他這麼多年來一直是在趙府做管家,他哪裡能想到,自己一大把年紀,有生之年還能進宮面聖,如果自己家老爺知道了,會不會後悔自己今天沒有親自來到福來客棧呢?
對於這陛下的傳召,其實劉伯心裡頭是十分沒底的,自己一個年邁的老人,見了皇上要說什麼?自己手底下這幫人,一個個都年輕氣盛,要是頂撞了皇上又該怎麼辦。不過好在最後唐龍表示是要讓潘家隊伍跟自己一同進去,劉伯這下心裡才算是有了點底氣,有人陪著自己,自己只要不說話就行了,一切都交給潘文。
兩個隊伍的帶頭人帶著不同的心態一同進殿去了。
趙禎打眼一看,只覺得潘文有些眼熟,仔細一想,立刻走上前去,說道:“我想起來了,多年以前我去樊樓用餐,那個躲在屏風後面偷看的孩子,是不是你?”
潘文臉上一紅,有些尷尬,不過還是點頭說道:“正是,微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