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時月 第二十九章 連題目都知道了還讀什麼書(第2/2頁)
章節報錯
蘇軾笑道:“簡單,我這就寫來。”
龍飛蛇舞之下,蘇軾寫下了數百字,陸垚看得那叫一個賞心悅目,這張紙他肯定要好好收藏。
“陸賢弟看看如何?”蘇軾問道。
陸垚細細地看了一遍,主要是學習怎麼寫策論,發現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只要寫出自己的想法,再引出典故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那就可以了,這個好辦。
看完之後,陸垚將策論放進木箱裡面好好地保管好。
蘇軾不知道陸垚為什麼要這麼做,難道要日日細讀不成?
蘇軾覺得自己寫了文章,陸垚不寫有點吃虧,便說道:“陸賢弟也以我題作篇文章如何?”
陸垚此時有了信心,怎麼寫他會了,不就是做到上下通明嘛,後世的辦法有很多,隨便寫上一點就行,讓民間知道朝堂的政策如何,一張報紙就能解決,關於典故也很簡單,他這幾日四書五經也看過了幾遍,其中有不少能引用的。
蘇轍站在一旁問道:“你們二人都互相書寫,那我呢?”
陸垚和蘇軾同時笑道:“你自己寫。”
蘇轍一臉委屈,自己寫就自己寫。
陸垚也是提筆就寫,他在後世的字寫得不差,只是沒有接觸過毛筆有些不適應,這幾日寫了不少字,也漸漸習慣了。
此刻陸垚寫出來的毛筆字也很不錯,字形扁方,間架方正,筆畫圓秀。頗有趙孟頫之風,只是少了一些韻味而已。
趙孟頫是元朝人,趙體現在還沒有出現,當陸垚寫書趙體時,蘇軾看得是嘖嘖稱奇,沒想到陸垚的字寫得這般好,是時候要討幅字回去。
陸垚洋洋灑灑寫了差不多千字,將下鄉審查,反映事實和報紙一事寫得明明白白,看得蘇軾興致勃發,不禁大喊道,“陸賢弟這報紙一事,果真是妙絕,不僅讓百姓知道朝堂政策的明意,還能廣開言論,讓所有人都能瞭解實事,陸賢弟你是如何想出來的這種辦法。”
陸垚笑道:“便是剛剛靈感一現所想。”
蘇軾細細想過報紙一事之後,還是覺得有些不妥,“不說紙張和油墨靡貴,便是雕版也是不菲之數。如陸賢弟所說,每日一版,其中花費不知多少,售價也不會便宜,只有文人高官才能買得起,這就與創造報紙的初衷相駁。”
“如果我能說將紙的成本和雕版的成本降至最低,讓報紙買的五文錢一張,你覺得會不會有人買,而且還請人每日在鬧市中讀報,會不會有人聽呢。”
蘇軾驚了,如果真的能降低這兩個成本不僅報紙會便宜,就連書本也會便宜。
現在的印刷還是以雕版為主,畢昇所造的活字印刷術這幾年也應當出現了,不知何種原因還沒有傳開。
一個雕版需要一個木工細細雕琢,時常需要花費好幾日的時間,這其中的工錢就不少,而且現在紙張造價極高,也導致於書本很貴,文人光買書一項就要花費不少,一本書現在購買至少需要幾貫錢才能買到。
這也是百姓讀不起書的原因,一本書就要一個普通家庭半年的收入,實在是太貴。
有一些讀書人靠著家中賣田才能讀得起書,而田地在古代一般是不能賣的,除非你是活不了了才會選擇賣田。
如果陸垚真的能解決這個問題,那真是大宋所有文人學子的恩人。
“陸賢弟,你說的當真能做到?”蘇軾興奮地問道。
就連一旁的蘇轍也停止寫策論,這個問題可比手中的策論重要。
“自是如此,我心中早有辦法。”陸垚答道。
蘇軾連忙拉著陸垚嚮往跑,“陸賢弟你今日就做與我看,我看你到底是如何將這兩個成本降低,是如何能將報紙買到兩文錢的。”
陸垚有些無奈,這蘇軾也太急了一些,這東西總要有準備的時間吧,包括活字印刷的活體字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請工匠們雕刻出來,想要今天是不可能的。
“蘇兄還請聽我一言。”陸垚說話,蘇軾才停止腳步。
“蘇兄我沒有任何準備今日定是看不到成果的,不過我可以和蘇兄說出來原理你就明白我所能造的白紙為何價低。”
“是軾孟浪了,陸賢弟你說。”蘇軾感覺有些失望,細想來也是,一件事情哪能今天想到就能做到呢。
“不知道現在造紙所用何物?”陸垚問道。
“樹木或是小竹。”蘇軾答道。
“是以兩種材料都需要人工砍伐,而小竹更是難以處理,所以價貴,如果我說能用山藤,稻草和朽木就能造出紙來,是不是成本上就會小上許多。如果我用這種紙來印刷報紙,你說成本會有多少?”
“稻草就可製紙?”蘇軾完全不敢想象,稻草很便宜,一文錢就能收上很多,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如陸垚所說,那這紙除了人工之外和製造所花費的一些物品之外就再也不要任何費用,一張紙的費用會降到一文錢以下,那麼報紙真的可能買到五文錢一張。
“完全可以,只等年後,我造出來給蘇兄一觀,請蘇兄拭目以待即可。”
蘇軾眼角落淚,實在是大宋之福,文人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