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透過遠古典籍的研究,李麟對古遺界的情況有了不少的認知。古書館就像是博物館,無聲的訴說著遠古文明的歷史,也在無聲的訴說著地球人類在古遺界的發掘史。

而且古書館的研究人員對各種遺蹟、各類事蹟都如數家珍。

這讓李麟從書本之外,獲得了很多東西。

其次,李麟也得到了確認。

遠古文明確實有辦法制造玄物,而且是利用屬性元池來製造。

在遠古文明時代,玄物甚至還承擔過大額貨幣的職責,用於宗門間的交易結算。

畢竟,玄物的種類有九種,而任何宗門都沒辦法制造全部的九種玄物,需要相互交換。而且,大宗門對玄物的需求量較大,即便在遠古時代也不能滿足宗門的需要,因此,需要拿出自己的東西跟小宗門來兌換。

其三,李麟還知道,屬性元池的修建,需要特定的環境。

屬性元池不是想修就修。

對於遠古文明而言,屬性元池雖然也是大工程,但卻不是什麼罕見工程。

有實力的宗門都可以修建屬性元池。

然而,屬性元池的數量有限,其根源就在於環境苛刻。

不是什麼地方都能修建屬性元池。

要修建屬性元池,就需要周圍的環境有對應的屬性元氣。

比如火性元池,往往就修建在岩漿洞穴或者火山附近,如此才能建起火性元池。

而元池的大小、品質,主要是跟周圍的環境有關。

再比如雷霆元池。

靈雷宗就建在千葉陵,因為那是雷霆較多的地方,而且為了收集雷霆,他們還種植了極為珍稀的汲雷樹。

他們透過汲雷樹來收集千葉陵的雷霆。

其實,可以將屬性元池理解為礦場。

而礦場之所以能夠執行,關鍵就在於周圍必須有礦。

所以說,屬性元池是一種利用自然資源的裝置,玄物就是從自然資源中提取的東西。

正因為如此,遠古文明的各宗門都是把持了寶地,選擇了元氣豐沛的地方來建設宗門。

遺憾的是,李麟並沒有找到玄物的製造方法。

又或者說,他找到了,但是讀不懂。

古書館裡的很多書籍都涉及到了玄物,但李麟只能看個大概,具體內容他也不明白。

總之,他沒能獲得製造玄物的方法。

兩個月的時間,已經研究得差不多了。

再繼續熬下去也沒有意義,看不懂還是看不懂。

於是,李麟就不再耽擱,決定離開古書館。

侯永世聽聞李麟要離開,極為不捨,當天晚上在天元城設宴感謝李麟,感謝他無私的傳授知識,讓古書館的學者大有進步。

李麟也勉勵他們,希望專家學者能夠翻譯出更多的典籍,造福地球人類。

宴會之中,相談甚歡。

不少人都喝得伶仃大醉。

次日,李麟就離開古書館,返回華陽學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