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師姑娘,麻煩你待會幫我奏樂。”

李師師握著笛子,看著上面薛青剛剛吹過的地方,猶豫了一陣,還是臉紅著將笛子放到了唇邊。

悠揚笛聲再次響起。

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笛聲伴隨著男人富有磁性的嗓音。

一朝花開傍柳

尋香誤覓亭侯

縱飲朝霞半日暉

風雨著不透

一任宮長驍瘦

臺高冰淚難流

錦書送罷驀回首

無餘歲可偷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放下竹笛,李師師激動的看著薛青:“薛公子,這是何唱法?為何妾身從來沒聽過?”

這是薛青前世一部電視劇的主題曲,歌詞由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改編而來。是薛青很喜歡的一首歌。

古代的樂曲其實和現代的音樂不同。

古代樂曲往往都是用古箏等樂器合奏,其中比較出名的幾首,比如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就被記錄進了教科書。

但那只是奏樂,在唱歌這一方面,他們所唱的歌曲多是由比較著名的詞改編而來。

說是唱歌,其實要更加接近吟誦,比較注重情感的抒發。

而現代歌曲,在技巧和曲調的變化上不是古代的歌曲可以比擬的。

所以,當薛青用現代的唱法唱給李師師聽時,對她來說是一種聞所未聞的體驗!

李師師快步上前,興奮得像個孩子,緊緊握住薛青的手:“這種唱法音調轉變極大,讓整首曲子無論是在曲調還是音節上都不是我所知的任何一首歌曲所能相比的!”

李師師眼神炯炯盯著薛青:“薛公子,這種唱法是誰發明的?一定要讓我認識一下這位大師!”

無論是書法,繪畫還是音樂,能突破桎梏創造出全新流派的人,無一不是登峰造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