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高鐵計劃,以人為本(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樹被羅衝所描述的過載機車驚的目瞪口呆,那些誇張的資料,和現在乘坐的這列小火車一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要知道火車車廂這東西可是立體的,根據羅衝給出的資料,過載機車不算車廂,光是鐵軌都要比現在的車廂還寬,車廂的寬度更是現在的兩倍以上,達到了四米三的誇張資料。
車廂的長度方面,從現在的十二米長增加到了三十四米,翻了將近三倍,單從平面視角來看,僅僅在車廂面積方面,最起碼也是現在窄距車廂的七倍左右,可要再加上高度呢?
四米三寬的車廂,五米的高度不過分吧,那麼高度最少也要比現在的車廂高出兩米左右,這等於把現在的車廂空間又立體的加高了一層。
要是這麼算的話,過載機車單個車廂內的容積,最起碼也是現在這種車廂的十二倍左右,這就意味著運載能力十倍以上的提升。
如果漢部落真的能夠造出這樣的蒸汽火車,那才算是真正的陸地艦隊,一節車廂的運載能力比一條雙桅的小帆船運力還要強大。
大樹此時被羅衝描述的未來震驚得無以復加,而此時的羅衝,腦子裡想的卻是,怎麼修出一條這個世界的高速鐵路。
高速鐵路,簡稱高鐵,並非是特指現代那種電力驅動的子彈頭列車,其實它只是字面意思,速度很快的列車而已。
前世的二戰時期,當時的蒸汽火車大行其道,而且也是蒸汽火車技術的巔峰時期,這個時期是個火車技術的分界線。
二戰後各國均開始推廣內燃機車,也就是燒油的火車,蒸汽火車開始全面淘汰,所以,二戰時期,才是蒸汽火車最牛的時候。
在當時那個年代,世界上的蒸汽火車總共有那麼幾個代表型號。
其中運載能力最強的,是美國的‘大男孩’蒸汽火車,這種火車的車頭有兩組氣缸,十幾個動力輪,動力十分強大,雖然它跑的不算多快,但一次卻能掛載六十多節車廂,運力之強,堪稱變態。
另外就是速度方面的,當時西方的高速機車代表,是英國研發的野鴨號蒸汽機車,這是一種車頭造型採用流線型低阻設計的蒸汽火車,曾在掛載六節車廂,跑平原直道的情況下,飆出過兩百公里每小時的超高速度,即便是和現在的高鐵來比,速度也不弱幾分。
而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當時的禿子根本沒有自己製造蒸汽機車的能力,自然也就沒什麼能拿出手的代表作。
在那個年代,中國大地上唯一能稱得上高速列車的,只有小鬼子在偽滿洲國建造的亞細亞號列車。
這也是個圓腦袋,流線型設計的低阻車頭,平時掛載六節豪華車廂,最高時速能夠達到130公里每小時,運營時速80公里每小時,平均時速能夠達到一百公里的高速列車。
有一說一,就這個速度,放在蒸汽動力的火車上來說,已經不算慢了,現代那些還沒淘汰的綠皮火車,也就是燒油的內燃機車,最多也就跑這個速度。
而新中國後來修的第一條高速鐵路,則是京津線,這條不是很長,直達首都,路線地質也不算複雜的鐵路。
為什麼第一條高鐵先修這裡呢,兩個字,牌面!
畢竟首都就在這裡,不修在首都旁邊修在哪呢?
羅衝此時想的就是,如何在漢部落的都城搞一個這樣的牌面出來,這不是他心高氣傲,也不是異想天開,而是都城這裡的條件實在是太合適了。
從拓海郡到都城之間的這片區域,全是一馬平川的洪水衝擊平原,土地平整,沒有石山,地質結構單一穩定,從修路的技術角度來說,這裡簡直是最適合建造高鐵的地方。
而政治方面,這裡不僅是漢部落掌握的最重要的一個出海口,同時又是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前往都城的直達路線,這樣的地方,不給漢部落修個驚世駭俗,吊打世界的門面出來,豈不是可惜。
從經濟角度來分析,那好處就更多了,工業什麼的先不提,單是能讓都城的百姓每天能吃到剛剛捕獲的海鮮,這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經濟收益,能帶動多少漁業,能養活多少漁民還有船廠。
最後再從技術角度來看,首先是設計指標,傳說中能跑出兩百碼的野鴨號只是個標準軌距的機車,而且才掛載了六節車廂。
小鬼子造的亞細亞號機車同樣是標準軌距,六節車廂,這才跑出了時速一百三十公里的速度。
而羅衝設想的指標並不算高,只要能讓他的過載機車,在掛載二十節車廂的情況下,跑拓海郡到都城之間的這段平地,能夠跑到一百公里每小時的運營速度就行。
如果真能造出來的話,從拓海郡到都城的鐵路車程,就能縮短到四個小時以內,是現在速度的四倍左右,這是多麼大的跨越!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並不是特別困難。
羅衝仔細從技術方面分析過,不管是英國的野鴨號,還是小鬼子的亞細亞號,都有那麼三個共同的特點。
第一,流線型的低阻力車頭外形,這是降低阻力,提高速度最有效的辦法,這點羅衝完全可以參考現代高鐵子彈頭的設計嘛,不是問題。
第二,全封閉的機車外殼,並且最少要有兩個以上的煙囪。
全封閉的機車外殼,是為了保持整體的流線型,還是為了降低阻力而做的設計,這點也不是什麼問題,幾個鈑金工人拿錘子敲敲就能搞定。
而最少兩個以上的煙囪,是為了更快的排出廢氣,這樣才能讓蒸汽機保持充足的動力,這點也不是問題。
這第三嘛,就是機頭最少要有三對,甚至四對動力輪以上,並且動力輪的尺寸起碼也要直徑兩米左右,這樣才能為機車提供充足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