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時空裡。

白羽執行長陳別江一直在致力於打造可重複使用的火箭。

但開始時屢屢發生意外。

一次是因為火箭出現了過大的橫向速度,導致火箭沒有處於豎直狀態,最終翻到在發射臺上,引發了爆炸。

原因是著陸支架太短了,無法支撐火箭。

一次是火箭返回級的引導系統存在問題,漏出了液壓液體,於是火箭無法在浮動平臺上移動。

最無語的一次,是發動機外殼被燒穿導致凌空爆炸!

但正是這些失敗的教訓讓白羽科技的可重複使用火箭技術逐漸進入成熟。

雖然陳別江在期間被逼的恨不得出去賣。

最終,白羽科技一次發射只需150萬的燃料費就可以。

但通常情況下火箭發射後就無法回收,返回級墜入大海,下一次發射就需要再製造一枚火箭。

一次發射報價為3.5億。

於是白羽徹底崛起。

陳別江牢記這些。

因此他親自坐鎮製造中心,並親自參與各部門的會議。

當然,陳別江在會議上基本只聽。

然後做總結判斷。

陳別江有預感,一定會有問題。

果然。

在連續召開了12場會議後,陳別江根據匯總看到了兩個隱患。

一是發動機外殼老化嚴重。

二是點火液的儲備量略低。

其實還有第三。

但第三無需開會。

因為起落架太短,和他之前犯錯那次一模一樣,陳別江一眼就看出來了。

於是陳別江什麼也廢話,直接丟出這三項改進要求。

科學家們自然是不服氣的。

你丫的是牛逼,但你能在我的領域也牛逼?

於是他們針對陳別江的三點試圖反駁。

嘴炮是沒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