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下終結需要製造空間能力和左右手出手能力。”

“製造空間能力運用腳步、節奏、身體對抗、晃動和後仰幹拔都可以;左右手出手能力則可以扣籃、打板、舔籃、勾手、後仰幹拔、反籃和高拋等。”

“只要你熟練掌握了這些技能,籃下就是你的家!”

當陳墨要開始做出師任務時,韋德在最後提醒了幾句。

“這是我最引以為傲的比賽之一,祝你能夠玩得開心。”

他的表情有點玩味,陳墨還作沒回答就被系統“請”到了賽場。

並不是人們更為熟知的在雙加時中騎馬射箭三分球絕殺公牛隊的那場比賽,而是2006年的總決賽天王山之戰。

說起這一年的總決賽,一直都頗有爭議。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質疑聲呢?

原因在於大家認為韋德在整個系列賽中,得到了裁判哨聲的照顧,從而多次站到罰球線上,用罰球替熱火拿下很多至關重要的比分。

整個系列賽中,除了G4只拿到9次罰球,其他的場次,韋德的罰球都超過10次:G1,10次罰球;G2,14次罰球;G3,18次罰球;G5,25次罰球;G6,21次罰球。

6場比賽合計97次罰球,場均下來是16.2次罰球。

尤其是至關重要的G5,作為天王山之戰,其重要性不需多言。

常規四節比賽時間打完,兩隊仍不能分出勝負,一直打到加時賽。最終主場作戰的熱火101:100戰勝小牛,以1分的險勝拿下天王山之戰。

然而回看比賽資料,熱火全隊得到49次罰球,其中韋德一個人就拿到了逆天的25次罰球,相當於小牛全隊的罰球次數。

也就是說在G5的天王山之戰中,熱火的罰球數是小牛的兩倍,而比賽是僅僅以1分險勝小牛。

誠然那一年的韋德發揮異常出色,猶如天神下凡。

但是在韋德得到如此多得罰球機會下,6場比賽打完,熱火的場均分數為92.8分,而小牛場均得分91.8分,僅僅落後1分而已。

這也難怪有這麼多的人會質疑這輪總決賽的公正性。

在陳墨看來,雖然韋德的確有些體毛哨的問題,但他也是透過不斷地衝擊內線,把自己拋在空中,狠狠地摔在地上才能博得如此之多的罰球。

並不是像人們想象的一樣,一碰就犯規。

這場比賽用來作為陳墨的出師考核正好!

而且隨著陳墨自身籃球技藝越發精湛,完成出師任務的要求並不只是要贏而已。

陳墨要想獲得韋德的上籃終結技能經驗包,他的出師任務還要完成三個條件。

第一得分不低於43分,第二獲得罰球數不低於25次,第三贏下比賽勝利。

只有完全滿足這三個條件,陳墨才能最終出師。

韋德這一場比賽的資料是:出場50分鐘,28投11中,罰球25罰21中,得到43分,4個籃板、4次助攻、3次失誤、3次搶斷和1次犯規。

也就是說,陳墨的表現一定得不次於韋德,才能順利過掉出師任務。

系統對陳墨的出師要求越來越高了,不給陳墨有任何鑽空子的機會。

來到賽場,陳墨也從系統那裡得知了雙方的球隊陣容。

熱火首發陣容:烏杜尼斯哈斯萊姆,安託萬沃克,奧尼爾,韋德,傑森威廉姆斯;替補:山頓安德森、麥克爾多利亞克、安德列艾默特、格萊德芬奇、賈森卡蒂諾、莫寧、佩頓、波西、西蒙、瓊斯。

小牛首發陣容:約什霍華德,諾維斯基,德薩蓋納迪奧普,傑森特里,德文哈里斯;替補:傑里斯塔克豪斯、阿德里安格里芬、基斯範霍恩、馬奎斯丹尼爾斯、埃裡克丹皮爾、達雷爾阿姆斯特朗、DJ姆本加。

只是熱火隊首發陣容裡,陳墨頂替了韋德的位置。但是並沒有任何一個球員感到突兀,似乎韋德的位置本來就是由陳墨來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