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三刻,長安中山王府的某處殿宇,重臣名將攜家眷歡聚一堂。

他們一邊聽那奢靡的鐘鼓擊樂之聲,一邊端著金盃酒盞不斷阿諛奉承主位上,那身著金色蟒袍的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是秦王妃長孫氏為李世民誕下了嫡長子。

因為這位皇子生於太極宮承乾殿,故以此殿為名,取名李承乾,字高明。

有人認為“承乾”二字雖為宮室之名,然而用作人名時卻有著無比深意:承乾,“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

是以“承乾”一名當為唐高祖李淵為這個皇孫親賜。

人如其名,身份顯貴。

殿中還坐著太子集團兩個重要人物,左屯衛中郎將李安儼和漢王李元昌。

李安儼曾是隱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玄武門之變時他曾率軍拼死抵抗。

唐太宗認為他是忠義之士,故沒有治其罪,反而任命他為典宿衛。

但李安儼認為自己的官職低下,所以便將希望寄託在李承乾身上,希望跟隨太子能有個更好的未來。

漢王李元昌是唐高祖的第七子,也是唐太宗的異母弟弟。

李元昌沒有什麼才能,還幹過不少不法之事。

因為這些事情唐太宗經常譴責他,所以李元昌便心懷怨憤千是也加入了太子的隊伍。

侯君集跟著賀蘭楚石趕來的時候,李承乾正左擁右抱,興致勃勃地看著佳人起舞。

侯君集的女婿賀蘭楚石時任東宮千牛,即太子的貼身護衛。

太子李承乾透過賀蘭楚石認識了侯君集,將其引入東宮,並向他請教保全太子之位的辦法。

自從高昌之事後,侯君集已知前途無望,便將祛碼壓在了儲君的身上。

就在不久前,李承乾等人密謀兵變之時,齊王李佑造反失敗的訊息傳到了長安。

今日聚會,眾人便紛紛議論起齊王叛亂之事,希望從中吸取教訓好為今後謀反起事做好準備。

李承乾手持酒杯對著心腹紇幹承基說:“我宮西牆距大內不過二十步,與卿等謀劃大事,豈是齊王所能比的!"

杜荷舉杯附意道,:“太子所言正是,還望太子儘快起事,天象有變,若再拖延,恐多生枝節。"

侯君集見太子如此成事,便柬言道:“微臣認為魏王為陛下所愛,陛下認為太子劣弱,太子恐怕有被廢黜的危險,還請儘早打算。”

說完,侯君集環顧一週,甚至舉起自己的手道:“隋朝太子楊勇便是一例,此好手,當為殿下用之。”

對於侯君集的建議,李承乾十分認同,他回了回手中的酒杯,滿臉笑意道:“卿家最知本王之心。

只是不知道如何做為才可一舉成功呢?”

眾人紛紛看向太子,眼中精光流轉,各個急著柬言,唯有遠處的侯君集默不做聲。

太子環視一週後,廣袖一揮,殿中起舞的美女們便識趣的退了下去。

他在一回頭,目光便對上門邊的侯君集,饒有興趣的開口道:“愛卿剛才所言皆和本王心意,此時為何默不作聲了?”

侯君集往前踏出一步,走至大殿中間,單膝跪地後拱手一拜道:“微臣以為,要想出一個萬全之策才可以一路成功。”

“這是自然。”

“而這個萬全之策,必然要從武力和人心出發。”

太子聽罷,越發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