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洪武大典(第3/8頁)
章節報錯
“堯舜?禹湯?”
目光遲疑,方世玉看著下邊的候泰,神色凝重道。
景清躬身作揖,似乎是附和了候泰的話。
然而方世玉,站起身來,厲聲呵斥道:“你們飽讀聖賢之書,堯舜之事,你們不懂?忽悠忽悠貧苦百姓的精神糧食,現在被你們拿來忽悠我?”
“是當我讀書少,欺負我不知道嗎?”
方世玉這一大早晨起來,就被朱元璋叫去訓誡,這回到東宮,被張嫚冷嘲熱諷了一番,又被朱紫怡冷眼相向,好傢伙,總算在慶慎哪裡得到點安慰。
來到詹事府辦公,本就煩悶的心情,候泰竟然說要他學堯舜?那不是要他去造反篡位?
“堯舜禹湯,古之明君,何有忽悠殿下之意”候泰躬身道。
方世玉看了一眼人群中的方孝孺,這方孝孺也確實是有兩把刷子,他早年侍奉朱標,朱標死後,方世玉領東宮兼六部,行監國之事。
初時方世玉定下的七個秘書名單中,並沒有方孝孺,奈何,這方孝孺的名聲太響亮了,六部聯名推舉,又有朱元璋旁敲側擊,無法,方孝孺順利進了方世玉的內閣。
當初自己一心想著跑路,也是因為這個貨的存在,被朱棣遷怒之下,滿門抄斬,世事難料,如今竟然在這種情況下同處一室。
“方先生是大儒,既然要說堯舜之事,司馬家片面之言,只可參考,實非真實,縱觀史書,爾等卿卿大夫,執筆如刀,心如磐石!”
“上下數千年,是非功過,全憑爾等大夫訴說,你們怎麼說都是對的,我若是插手史書,你們就可以說我是刻意美化自己,我若是不插手史書,這史書寫的都是什麼?”
“皇帝對大臣好,這就是個好皇帝,真天子,大聖人。皇帝若待臣子不好,這就是個無道昏君。”
“方先生說,我講的明白不?”
方世玉胸中憋著悶氣,如今找到了突破口,發洩一下剛剛好,畢竟這和後世的領導罵下屬,下屬罵更下層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無外乎如此。
而眼前的幾個秘書,他們能去罵誰?到他們這裡就可以終止了,回去罵婆娘去吧。
雖然他們在東宮詹事府任職,在旁人眼中是方世玉身邊的紅人,日後新朝的高官,位極人臣。
但現在的他們,也就只是五品,從五品的詹事府屬官罷了
“殿下言之鑿鑿,卻是不給微臣說話的機會了,索性今日也沒什麼重要的事情,殿下若是想論,微臣便同殿下探討番!”
方孝孺頓時來了興趣,當初連你老子都能忽悠的一下下的,更何況是你這麼個剛剛接觸政治的小白了。
當然,方孝孺心裡不會真的這樣想。
方世玉揮了揮手,最近除了缺錢,確實沒有什麼急需解決的事情,邊關安穩,遼東的女真死的死,遷的遷。
登記造冊,改名改姓,想撒種子一般,將他們仍在了大明的每一個角落,幾萬女真人,婦孺老弱,他們這輩子,下輩子都沒機會聚在一起鬧事造反了。
“方先生暢所欲言!”方世玉頷首說道。
“堯的兒子叫朱丹,但是朱丹性情浮躁,生性好遊樂。雖然經過堯的規勸,但是終究本性難移。”
“故此堯把帝位禪讓給舜,順德才兼備,當之無愧。同時也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也下嫁給了舜,表示對他的充分信任,這就是所謂“堯舜禪位”。”
“堯舜讓位,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讓賢而不是以血緣繼承製的帝位轉換,值得稱頌。”
方孝孺直言道。
微微一笑,方世玉道:“孟子曰:愛有差等,既是愛有差等,堯為何要禪讓於舜?其子朱丹,再是不堪,血脈親情,帝位相讓?”
“我若是沒記錯的話,軒轅黃帝,傳位其顓頊,至於為什麼沒傳兒子,直接傳子,估計是兒子亡故。”
“而顓頊傳位於帝嚳,據我所知,帝是顓頊的親侄子,是軒轅黃帝的三世,帝嚳又傳位於堯!是軒轅黃帝的三世,帝嚳又傳位於堯。”
“這不就是孟子所言,愛有差等,愛的存在,本身就是有差等的!再則說,若真的是因為堯的兒子朱丹不堪大任!”
“莫不是堯不可將位傳於其他子嗣,或近親旁支?卻要禪讓於舜。”
“父死子繼,兄終弟及,軒轅黃帝就是這樣傳承下來,何至於到了堯君手中,將日月山河拱手相讓?”
“倘若舜君真正賢明,又何至於未死之年,便傳位於大禹?大禹亡後,傳位於夏啟,這個夏啟,也是大禹的兒子吧!”
“而後,夏啟傳位於太康,這個太康,也是夏啟的兒子大禹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