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玉上前一步,畢竟是東宮的事情,還是他自己問,自己解決的好

“不在宮裡當值,來乾清宮求見?是東宮出什麼事了嗎?”方世玉出聲詢問道。

只見那小太監俯身在地,恭敬的說道:“回稟殿下,今晨太醫到東宮巡診,診出馬氏喜脈,天雷妃遣奴婢來給殿下道喜!”

揮了揮手,方世玉道:“回去告訴天雷妃,我知道了,先回去吧!”

“諾!”

小太監頭也不抬,順著來時的道路,跪在地上爬了出去,這是他第一次見朱元璋,說不恐懼,不害怕,都是假的,生怕那一點做的不好,被朱元璋一刀砍了腦袋。

方世玉道:“這馬氏剛有身孕,張氏就來冷嘲熱諷。”

“看我做什麼?你自己的家事,自己處理。”

“這小女人懷了孕,你還是回去看看吧,朕還要檢查你的作業,滾蛋吧!”朱元璋揮手示意方世玉離開。

一臉無奈的轉身,方世玉哦了一聲,走出乾清宮。

坐在椅子上,朱元璋緩緩起身,臉上帶著一絲笑容,站在窗戶前,一臉笑容道:“這個臭小子,倒是能生,這才多長時間,都懷了三個了。”

朱元璋說這話,也不知道是出自什麼角度思考,是否將方世玉當成了播撒種子的馬匹。

“不過,既然這小子對教育也這麼看重,那還是幫他把,也算是為我這個帝國,盡最後一份力了!”

朱元璋面色沉重,目光深邃的望著遠處天空中,高高懸掛的太陽。

“來人!”朱元璋喊了一聲,門外瞬間便衝進來了十數名小太監,一股腦的跪在乾清宮的大廳中。

朱元璋道:“傳旨,召集天下學子,收錄天下書籍,齊聚應天府!”

李傳習被朱元璋這個旨意說的迷迷糊糊的,目光遲疑道:“那個,陛下,陛下......”

“怎麼?聽不明白?”朱元璋眯著眼看向李傳習。

硬著頭皮,渾身打顫的李傳習,低著頭不敢說話,他是真的迷茫了。

“召集天下學子,趕來應天,讓六部收錄天下各種書籍,典藏,全部進入應天存放,抄錄!”

“咱臨死前,最後在為華夏的文化復甦,出一點力氣。將天下書籍抄錄歸一,長存於世。”

“讓後世的子,也能透過書本,看見大明的強盛!”

......

詹事府。

方世玉拿著兩本關於削減邊牆修繕開支的上報,開口道:“有時間去通知一下戶部,工部,兵部,邊牆的事情,陛下不同意一下子減這麼多。”

“按照洪武二十五年的基準,削減一半,此後沿用,不要再上這種奏疏,讓陛下不開心了!”

方世玉沒有多想,直接下了死命令道。

“殿下,可是邊牆修的那麼高,那麼大,朝廷在邊牆外養著十餘萬騎兵,意義何在啊。”

景清對於削減邊牆的開支,還是非常贊同的。因為朝廷真的沒有其他地方可以消減開支的了。

鐘山皇陵?那確實是一個耗資不菲的工程,但若是說十年前,停工消減開支,也就那麼糊弄過去了,朱元璋又不是不懂得體恤民力民情的皇帝。

但現在朱元璋眼看六十七歲了,還能活幾年,沒人敢推測,這個時候誰要敢說什麼,消減皇陵的開支,那真的就是嫌棄朱元璋的刀不夠鋒利了。

咱都要死的人了,馬上就要住進去了,你現在告訴咱,這個那個的要咱削減皇陵的開支?那不是要他死了連個窩都沒有嘛?

當朝的許多官員,大多生在元至正二十年左右,那個時候朱元璋還在奮鬥,關於朱元璋的奇聞趣事,自然是傳的沸沸揚揚。

譬如說,當初朱元璋年幼的時候,老朱家窮的連草蓆都沒有,老朱的哥哥,爹孃餓死,連個下葬的地都沒有

朱元璋最初給藩王制定的俸祿那麼高,無非就是窮怕了。

“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但是草原上的衛所不能裁撤,邊牆不能荒廢,先這樣吧。”方世玉擺了擺手,頗有些心煩意亂的說著。

這個時候,一道候泰開口說道:“殿下當效仿堯舜禹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