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徽一針見血的說著。

鄉村權力真空,確實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方世玉批了年的奏疏,大半都是村莊的一些命案。

沒有人管,沒有人治理,沒有人去做和事老,這命案自然就多了起來。

而按照大明律,無論罪犯是什麼罪,只要涉及到砍頭死刑的,都要朝廷重審,要皇帝硃批,才能執行死刑。

地方官員,哪怕是布政使,貴為一省父母官,他也是沒有權力去批覆縣官死刑的。

“這確實是個大問題,急需解決,吏部有什麼方案嗎?”方世玉眉頭緊蹙,很久之前他就研究了。

而最好的辦法,選舉,看似很好,但不免會出現鄉村惡霸,天高皇帝遠的,方世玉能確保京師附近,乃至京師方圓四五百里之內的村莊選舉公平。

如何能保證全境的選舉都是公平的。

吏部的方法很簡單,流官制,同縣官一樣,都以流官制來統一安排,朝廷任命村莊父母官。

“維持朝廷在地方的統治,宣揚朝廷的政策和發展地方的任務!”

詹徽也沒有什麼新穎的辦法,流官制確實是個好辦法,可以極大的解決地方官員固化的問題。

而隨著朱元璋熟讀《精兵是如何練成的》後,錦衣衛對抓捕貪腐等諸多事情,有了更多的心得和經驗,流官任期滿了,都是要經受錦衣衛盤查問詢。

極大的減少,在這裡貪三年,換個地方繼續貪三年的事情發生。

方世玉道:“那朝廷每年豈不是要忙死,啥也不用幹了,天天研究地方官的任免調遣吧。”

猶豫半晌,方世玉道:“對了,我這幾日批閱奏疏,有了新的感悟,大明的行政體系,可以簡化為,皇帝,六部,十三布政司,府官,縣官,到此截止。”

“大明幅員遼闊,南北東西,萬里有餘,村莊不下百萬之數,流官制顯然是不合時宜,也不能幫助朝廷什麼,反而加大朝廷的行政壓力。”

“如果在村莊和縣城中間,增加一個行政機構,統稱為鎮,衛,縣官帶領鎮,衛施政,再由各鎮,各衛的地方官,透過村莊自己推選村長,村正來輔佐地方的鎮,衛官員施政。”

“這是我想到,最好的辦法了。一個鎮,下轄八個鄉村,個衛下轄十個鄉村,鎮和衛是平級的。”

“這樣的話,大明便是有百萬村莊,朝廷無力任免百萬底層官員,但如果任免十萬底層官員,應該還穩得住。”

“更何況,大明應該只有七八十萬個村莊,排除雲貴地區,大概有六十多萬吧。”方世玉拿出自己的辦法。

現在直接把皇權弄到鄉下去,根本就不可能完成,但大明已經有能力在向底層延伸權力機構。

鎮,衛的存在,實則就已經可以達到皇權下鄉的最終目至於貪腐,這個問題沒法討論!有人的地方,就有貪腐!如果是方世玉主政的話,只要這個貪官真的能為民造福,那就讓他貪,反正老百姓不管誰貪,沒貪自己的,而最後他貪的這些錢?

還不都是進了內帑!

增添行政機構,鎮,衛。一個大些額縣城,下轄地區大致有百八十個村莊,如此一來,統合成十個八個的鎮衛,權力逐層下放,向上收緊,工作能忙的開,也不會出現政務堆積,無力處理的事情。

詹徽心神一凝,增添一個底層權力機構,統合各地的村莊,在執行流官制,確確實實可以達到想要的效果。

方世玉微微點頭道:“諸位認為如何?”

“非常好,只是這鎮,衛的官員,要如何任免?”詹徽表示肯定道。

方世玉猶豫片刻,開口道:“國子監的學生,考了舉人的,下放鎮,衛歷練,此後進士出身,同進士,沒有地方鎮,衛的三年曆練期。不準考試。”

“另外,各鎮,衛,所轄村莊,村正選舉一事,被選舉的人,必須貢生出身(秀才可以完全通順,沒有壓力的將朝廷政策宣傳出去。”

“最後,我會向陛下請旨,由錦衣衛暗中調查,所有敢冒頭貪汙,賄賂,買選舉票的人,選舉成績作廢,處以什麼刑罰,我和陛下在商量!”

“我認為,這是眼下解決的最好辦法,至於真的要將朝廷的官員放到村莊中,等我們三百年後的子孫在這麼做吧!”方世玉一語斷定,村莊的最底層官,他們已經不能稱之為官了,被叫做小吏還差不多,而這樣已經算是不入流的小吏,真的不值當朝廷浪費無數的精力。

還不一定能選的好。

而村莊的百姓,他們從小到大,生活在一起,對每個人的品性,能力,自然要比錦衣衛,比朝廷知道的多,瞭解的透徹。

他們自己選的,受了苦,也賴不到朝廷身上。

“對了,村正一職,任期不能超過三年,不允許連任,也不允許隔期連任,並且一個家族,三代以內,二十年只允許出現一個村正。”

“不然的話,這村莊都要成了小朝廷了。”

方世玉說出了最後想到的限制。

那知這句話卻是讓詹徽急眼了,吹鬍子瞪眼睛的對方世玉說道:“殿下,老臣認為,此舉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