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簡單(第2/2頁)
章節報錯
玉米稈成長中,還可以當作解渴的水果,口感甚佳。
成熟後,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利用。
要是遇到天災人禍,收成不佳,還磨面吃。
最大的有點就是,玉米相比其餘兩種農作物,更加容易儲存,更加容易攜帶,保質期更久。
晾曬之後,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幾年下來一樣可以食用。
又簡單又方便。
而正是因為這些特點,所以玉米就顯得更合適了。
“不錯不錯!小方子說的很對。”
方世玉話音落地,朱元璋頓時就點頭附和。
方世玉解釋之後,大家也就心知肚明瞭,玉米跟其餘兩種農作物比起來,確實更合適成為貨幣的等價物。
“太好了!只要有了這些農作物,那我們的糧倉就可以儲存足夠的糧食,有了足夠的糧食,我們的部隊就可以招納更多計程車兵,我大明的軍隊,說不定可以完全脫產!”
“沒錯,只要有了足夠的糧食,我大明計程車兵,數量可以翻上好幾番!”
“只要假以時日,我大明鐵拳勢必戰力無雙,所向披靡,韃子也就不足為慮了!”
此時的徐達,再次激動起來,當即想到了糧食對於一個國家戰鬥力的影響來。
“對,假以時日,我一定橫掃那些韃子!”
就連藍玉,此時也是摩拳擦掌起來。
而其餘人,也是一臉的輕鬆寫意。
大明幾個最關鍵的人物,此時是一片和諧。
商量好了作為錨定物的農產品後,一群人都是一臉的笑意,都開始不由自主的暢想未來。
作為皇帝的朱元璋,想的就更多了。
歷朝歷代,為什麼一直難以佔據北方?
並非戰鬥力不行,而是那些地方對於漢人王朝來說,利用價值實在是太低了。
別的不說,大漢跟大唐,就曾經長驅直入,佔據了北疆以及西域。
除了被歌功頌德一番,之後還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無力財力去管理那些荒蕪之地,實在是得不償失。
因此不管是哪個朝代,即便是佔領了那些荒蕪之地,統治了那些遊牧民族後,大多也就是象徵性留下一個後勤小部隊,表示那塊地被佔領了,更多的時候,只不過是搶掠一番,就撤軍了。
北方的荒蕪之地,基本上沒有存在過像樣的統治。
以至於那些韃子,就跟打不死的小強似的,縷縷來犯。
如今有了方世玉提供的這些農作物,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其中土豆跟玉米,即便是在北方那些荒蕪之地,也極易大規模種植,既耐寒又耐旱。
只要大明打敗韃子的那些部落,就可以大面積推廣種植了。
一來可以充實國庫,二來可以開創偉業,徹底統治那些蠻荒部落。
一石二鳥!
一箭雙鵰!
不錯,這事要辦!
立馬辦!
讓老四去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