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士可以輕易發動戰爭,甚至是成為軍隊的軍人。

民者,從屍從氏,屍大致是指身體不動彈,意為不遷徙,氏引申為族。

故而有四民,為士民、商民、農民、工民。

又有《緇衣》中寫道:“禮民以君為心,君以民為體。”

可見兩者間的關係是相互依附,無法分離。

故而,民並非修士。

蘇洵的一番慨然大論以及引用,說的是毫無破綻,焦天瑞無法提出更多的辯論。

他沒有辦法從蘇洵的話中找出破綻,加以攻擊。

這番言論中,蘇洵回答的天衣無縫,沒有留下任何的機會給他。

他只能點點頭,無法提出論點,他的辯論便是站不住角。

兄臺可還有什麼疑問,儘可提出,蘇洵淡然一笑。

焦天瑞開口道:“請閣下出題。”

他也並非敗給蘇洵,倘若蘇洵出的題目,他能夠辯論,甚至找出破綻,讓蘇洵辯無可辯,那麼他便與蘇洵打成平手,兩者便會再次回到起點,繼續辯論。

當然,若是蘇洵提出問題後,焦天瑞無法作答,則會面臨著淘汰。

這便是辯學的規矩,以辯倒對方為主,可以靈活的運用所學的一切。

當然,這種辯學看似輕鬆,實則需要涉獵太多的書籍。

因為從書籍上論證出的道理,更容易讓別人接受。

所以提出疑問,不讓對方有辯論的機會,便是辯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既然兄臺沒有疑問,那麼我便出題了。

兄臺,我所出的題,非是解惑,而是以一問一答的形式。

但說無妨!焦天瑞正色道。

蘇洵緩緩道:“天地之初,厚德載物,以元氣哺育後人,以仁義教化世人。”

故而,萬物皆有律,萬物各有形。

敢問兄臺,何為川!

焦天瑞一聽,當即朗聲道:“川,如川之流,脈絡分明。”

那何為德,蘇洵繼續追問。

敦厚其化,盛大無窮,此天地之德,故而有厚德載物。

那麼敢問兄臺,人又以何立世。

以信義為根本,以德御物。

兄臺以為,何為君子,何為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