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出遊的車隊,自朱雀大街繞過開明坊,從安上門回了皇城。

重新坐在金鑾殿上,李隆基笑了一聲:

“還是這裡坐著踏實。”

堂下百官之中,楊國忠出列說道:

“聖人洪福齊天,宵小不能犯,此乃我大唐之幸也!”

文武大臣齊聲恭賀道:“聖人之幸,大唐之幸!”

李隆基淡淡的揮了揮手,說道:“行了,這件事就到此為止。領京兆府尹李璘何在?”

永王李璘出列說道:“兒臣在。”

“限你於十天之內,查出此事的幕後兇手,尚書檯、三省六部、南北衙禁軍務必全力配合。”

“臣等遵旨。”

李隆基頓了頓,目光和藹的看向楊國忠身後那幫文臣之中的一個鬚髮皆白的白衣老者:

“監正可覺得好些了?”

欽天監監正修懷禎出列,彎腰行禮,恭聲道:

“謝聖人牽掛,老臣已無礙。”

李隆基感嘆道:“這次,若不是欽天監出手,朕是一定會死的。”

“聖人自有國運龍氣庇佑,欽天監只是獻出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力量罷了。”

李隆基微微皺起眉頭:“監正,你實話告訴朕,這一次,對於大唐國運,是不是……”

修懷禎出聲打斷了李隆基的話:“聖人,該有的自然會有,註定失去的也無法強留。欽天監的練氣士最忌諱洩露天機,請恕老臣不能告知。但有一點,聖人可放心。”

“什麼?”

“大唐尚有數百年國祚。”

李隆基心中一驚,並沒有多少欣喜的情緒。

欽天監監正修懷禎平時對於大唐國運談起的極少,而且從來不會在朝堂之上說起此事。今日,雖是李隆基他自己主動提起,但按照修懷禎的性格,他是斷然不會多說一句話的。

修懷禎說的這大唐數百年國祚,是否有什麼變數和隱情?

思來想去,李隆基決定問問清楚。

“今晚,監正就留宿朕這裡吧,朕有些話,要與監正好好談談。”

“老臣遵旨。”

修懷禎長作一揖,退回原處。

李隆基看著堂下眾臣,他們之中,有大唐中央的朝廷官員,也有外地趕來賀壽的封疆大吏;有禁軍統帥,也有藩鎮節度使;有李唐親王,也有異族屬王。

“列為臣工,朕有許多年沒有見過你們了。”李隆基笑道,“今晚,朕要與一些將軍抵足而眠,好好敘敘舊。”

“單于都護府副都護李光弼。”

“臣在!”

武將之中,一個身穿錦袍,膀大腰圓的中年男人出列抱拳,說道。

“北庭都護府都護,封常清。”

“臣在!”

李光弼身後,面貌要年輕白淨不少的封常清出列。

“左羽林軍,高仙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