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乾卻颯然一笑,道:“李兄怕是有所誤會,我說的先存百姓並不是指百姓比君王尊貴,更談不上大逆不道,我說的先存百姓是指作為君王,不論何時一定要先替百姓考慮,利民就是利國,誤民便是誤國。試問古之帝王,明君哪位不是愛民如子以民為本最終得了天下?昏君哪個不是驕奢淫逸失了民心最終失了天下?方知君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吳乾此言一出,頓時贏得滿堂喝彩,李英啞口無言,因為他的確列舉不出有哪位君王失民心而得天下。

王仁則見李英被問得啞口無言,忍不住起身問道:“得民心者得天下,此言乃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但如何才能得民心呢?”這個問題可以理解為故意刁難,要知道從古至今歷朝歷代統治者無不想要得民心,可是古往今來又有幾人能夠做到?本來吳乾和李英殿前比試,其他人沒有插嘴的份,但王仁則依仗著自己丞相的地位,故意拉起偏架,想要以此重挫吳乾的銳氣。

吳乾颯然一笑,故意問道:“想要得民心,首要知道百姓心中真實想法是什麼,丞相久居廟堂,應該十分了解百姓所想才對。”

這一問難免讓王仁則有些尷尬,老百姓千千萬萬,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他怎麼知道所有人的想法呢?但王仁則畢竟是老狐狸一個,只見他笑道:“百姓百姓,只是姓氏便成百上千,每個人的想法都不相同,不知吳都尉又有何見解?”他故意將“都尉”二字加重強調,就是為了提醒吳乾的卑微官職。

吳乾哪能聽不出他的弦外之音,只見他也不置可否,朝著堂上太后和豐王躬身施禮道:“我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漁夫,為避戰禍駕船偶然來到一座小島,只見這島上長滿桃樹,漫山遍野開遍桃花,漁夫很是奇怪,往島上走去,卻見桃林間田舍層疊,雞鳴狗吠,遇到一名老翁,老翁見他是外界人士,便邀請他到自家做客,烹羊宰豬,美酒佳餚,島上其他人聽聞有外人做客,也呼應著送來美酒珍饈款待漁夫,漁夫平日溫飽尚且不濟,何時曾享用如此豐盛酒菜,於是一邊致謝一邊大快朵頤,最後飯飽酒酣,沉沉睡去,等他再醒來時卻置身船上,那座島卻不見蹤影,事後漁夫想要再尋那座島,可惜怎麼也找不到。”

諸人無不被故事聽得入迷,李英呆呆地問道:“莫不是這漁夫撞見鬼了吧?”

吳乾灑然笑道:“這個故事重點不在於這漁夫是否撞鬼,而在於百姓對於理想生活的期許,無非天下太平、衣食無憂而已,如果哪位君王能夠給予百姓所期,哪怕只是其中一項,便可得民心。”

此語一出,不光李英,王仁則也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殿內顯得異常安靜。

太后上官珏親自倒了一杯酒,領著小豐王一起來到吳乾面前,道:“好一個得民心者得天下,即日起,吳乾便是我王兒的御前侍讀,請滿飲此杯酒,哀家希望日後你能陪伴我王兒左右,時刻提醒王兒做一名賢君。”

吳乾單膝跪地,雙手接過太后遞來的酒杯,一飲而盡,同時心中後怕,剛才自己的一番言論其實就是一場賭博,他不知道與豐國的價值觀是否相符,而且《桃花源記》這個故事也不知道這個時代的人是否聽說過,好在自己押寶押對了。如今看來,千古明理到哪個時代都是正確的。

吳乾喝完御酒,震聲謝道:“多謝太后,吳乾定不負太后所託。”這時小豐王李泓在太后的授意下,將吳乾攙扶起,以此拉進與吳乾之間的關係。

李英早已鬥敗公雞一般灰溜溜地退回的自己的席位,自然少不了王仁則等人的一頓譴責,位居二席的御史大夫李瑜此刻正用複雜的眼神注視著吳乾。

等到吳乾返回席位,周邊眾人無不上前恭賀,李秀雲更是投來甜甜的微笑。

接下來大殿之上又是仙樂嫋嫋,彩群飄飄,一眾舞女演出助興,群臣之間互相祝酒,好不熱鬧,晚宴在一片歡歌笑語中結束。

返回的途中,吳乾有些酒醉,他依靠著車窗,兩頰紅撲撲的。上官瑾依舊保持威嚴神色,倒是李秀雲像是首次認識吳乾一般,不斷打量著眼前這個不算英俊卻又謎一般的男子。

良久,上官瑾突然問道:“你在殿上講的故事是從哪裡看來的?”

吳乾強撐著抬起眼皮,笑道:“一時有感而言自己瞎編的,但也是肺腑之言。對了,那個什麼御前侍讀究竟是幾品官?為何大家好像都很眼紅似的。”

上官瑾搖頭嘆息道:“你連御前侍讀是何官職都不知道,爭來做甚?”

吳乾含糊道:“我和李英爭,爭得不是官職,而是我們南方軍團的面子,我可不希望人家說咱當兵的都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之徒。”

李秀雲還是首次聽聞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仔細想想既生動形象又有趣,不禁莞爾一笑。

上官瑾也笑了,她是欣慰的笑,笑過之後才道:“御前侍讀,沒官沒職,其他人之所以眼紅,是因為這個職務可以常伴君主左右,日後必定成為君主心腹。”

吳乾聽聞,“切”了一聲,已經倚窗而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