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鹽鐵貿易(第2/2頁)
章節報錯
皇太極、張士誠這些人在穿越過來時,多多少少帶著一些親信,因此在前期擴張速度驚人。
張華在山谷建立的夏村勢力,比起皇太極、張士誠也不遑多讓,才有資格成為皇太極、張士誠拉攏的物件。
張華送張士德離開夏村。
“東部平原比我們想象中更加遼闊,山谷的平地面積可能只有外面的十分之一。東部的平原,可能也只是整個世界的一隅之地。”
張華的夏村還相當渺小。
各路大人物爭鋒,如浪裡淘沙,每一個勢力都在明爭暗鬥,想要發展壯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來自明末崇禎年的秀才劉齊蘇搖頭:“張士誠,此人擅長經商,卻自私自利,不足以信任。”
“我心裡有數。”
不用劉齊蘇提醒,張華就知道與張士誠的關係,只能是相互利用。
與東部平原幾十個勢力混戰相比,張華完全可以在山谷內安心種田,等到兵精糧足之後,再出兵爭奪平原地區。
陳宮說道:“東部平原各個勢力混戰,可招攬當地受到戰亂波及的流民,進入山谷墾荒。山谷之地,我們用了不到十分之一。”
“此乃‘廣積糧,緩稱王’之策。”
張華與陳宮對視,露出會心的笑容。
在擊敗山谷之中的金兀朮、王鳳之後,終於可以在山谷內好好種田了。
只要可以吸納山谷外面的流民,增加人口,夏村的發展就不會停滯下來。
山谷地廣人稀,別說現在張華的15000人口,就是再增加10倍,土地也不會不夠使用。
“在山谷南北山地,應該還有不少流民和山蠻,隱藏戶數不只有4000戶。”
張華已經派人繪製了山谷的地形圖。
夏村所在的山谷延綿上百里,南北皆是群山,山林中有不少隱藏人口。
河流南邊或許還有零散村落。
山地面積遠多於平原,因此按照張華的推斷,這些隱藏的流民、山蠻,說不定有萬人之多。
“張貼告示,村中獵戶只要在山林中發現山民或者山蠻,立即上報,賞銅錢500文。”
張華為了增加領地的人口,搜尋山林中的流民、山蠻,將他們遷徙至河谷平原種田。
農耕時代,人口是最基本的資源,有人就可以種田、採礦、募兵、徵稅,種田產出糧食,採礦產出鐵具。
人口越多,產出的資源就越多,勢力也就越強。
當然,人口足夠,領主也要有骨氣,如果是南宋朝廷的統治者,人口雖多,照樣被女真人吊打。
張士德來到東關,與幾個鹽民匯合。
“頭兒,他們怎麼說?”
“他們已經同意了,沒想到山谷之中,各個村落已經被佔領,對於此人,只能拉攏,不宜交鋒。”
張士德除了前來賣鹽,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探查山谷的虛實,看是否有機可趁。
如果山谷內還是夏村與綠林軍相爭的局面,或許張士誠、張士德兄弟還能嘗試控制山谷,但山谷形成勢力,張士德也沒有把握攻下山谷,因此選擇了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