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齕不如白起,但王齕也是一員宿將,曾經與廉頗對壘。

李信曾經敗給楚國名將項燕,但李信是一員擅長使用騎兵的秦國武將,截斷桓溫的糧道,又趁著桓溫撤退,與司馬錯攜手追擊,擊破桓溫軍團,活捉了司馬懿招攬的名將桓溫。

“夏軍取得天下,恐怕已經不可阻擋。識時務者為俊傑,我願降服。”

不出意料,桓溫被活捉之後,選擇投靠強大的夏國。

三秦軍團,以及隋軍團,只是夏國一路兵馬,對汝南郡的攻勢卻摧枯拉朽。

桓溫自知即使設法逃跑,也無法阻擋夏軍強大的攻勢,所以打不過,乾脆選擇加入。

桓溫對司馬懿也沒有多少忠誠可言,只是司馬懿給予高官厚祿。

“你帶兵引我們前去攻打司馬懿的主城。”

司馬錯作為這一支秦軍的主將,收下桓溫,讓桓溫作為嚮導,繼續進軍。

“遵命。”

桓溫收攏潰敗的晉兵,搖身一變,變成了夏軍將領,為司馬錯的兵馬披荊斬棘。

有桓溫出面勸降,沿途城邑盡皆獻城投降。

畢竟連桓溫這樣的狠人都被秦軍打服了,他們這些少則只有數百兵力,多則數千兵馬的城池,根本無法抵擋司馬錯的秦軍。

“父親大人,我的死士,幾乎都……死了。”

另外一處,司馬師的心裡在滴血。

司馬師陰養的三千死士,與信陵君的三千門客有的一拼,但在王翦這一路秦軍,以及張須陀這一路隋軍的夾擊下,三千死士死傷殆盡。

司馬懿臉色陰沉。

他用盡了各種計謀,但對面是王翦、陳宮等智囊,又有秦瓊、羅士信等猛將,司馬懿的晉軍苦戰多時,也不能取勝。

投靠司馬懿的九江王英布,被秦瓊、羅士信聯手戰敗,落荒而逃。

司馬懿再也拿不出可以抵擋秦瓊、羅士信的猛將。

王翦的百戰穿甲兵、張須陀的八風營、秦瓊的玄甲軍,這些高階兵種三面夾擊,晉軍大敗。

“報!北宮純兵敗,為敵將蒙恬生擒!”

“報!桓溫兵敗,投靠夏軍,正在向此地進軍,距離此地不到一百里!”

戰報陸續傳來,司馬懿更是皺眉。

他並非王翦、蒙恬、司馬錯、張須陀四大軍團的敵手。

司馬昭說道:“父親大人,江東的明軍正在攻略淮南,不如我們依附明軍,還能活命。到時候,天下可能又會是三分的局面。”

“為今之計,只有如此了。”

司馬懿不敵王翦,乾脆捨棄汝南郡,帶兵向淮南逃亡。

王翦、張須陀趁勢追殺,不少來不及逃亡的晉朝文武大臣被夏軍活捉。

淮南,壽春城,一支兵馬攻破這座城池,這座城池的城主被迫向來敵投降。

明軍的旌旗插在壽春城的城頭,而帶兵攻破壽春城的是明軍大將徐達。

江東明軍的勢力範圍,擴張到了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