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生擒晉惠帝(第1/2頁)
章節報錯
“將軍,司馬懿向淮南敗逃,再往南邊追趕,渡過淮水,那就是壽春了。”
“壽春城是什麼情況?”
“壽春城原本是一個名為楊行密的諸侯佔據的城池,但根據夜不收最新的訊息,江東的明軍,趁著我們與司馬懿交戰之際,出兵攻克了壽春城。楊行密嚮明軍投降。”
“明軍,據說是一支強大的軍隊,來自一千多年以後。”
王翦得知明軍攻破壽春城,對明軍有所忌憚。
秦軍、漢軍、唐軍、明軍,這幾支兵馬在歷朝歷代,都能排到前面。
“明軍是強敵,不可硬碰硬。”
王翦在佔領司馬懿的領地後,沒有貿然攻打壽春,而是觀望明軍的兵力。
壽春城,明軍大將徐達率領30萬明軍,按照明帝朱元璋的計劃,開始北伐,率先佔領淮南地區,在淮南設立馬場,作為橋頭堡,籌備進攻山東、中原等地。
六國合縱攻夏,引起了連鎖反應,就連獨斷江東的朱元璋,都沒法按捺住。
朱元璋在擊敗孫堅之後,立即派出徐達,按部就班,進行北伐的前期準備。
徐達的三十萬明軍渡過長江,擊敗盤踞在淮南一帶的諸侯楊行密。
楊行密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吳的奠基人,有一支黑雲長劍軍。
但楊行密還是無法阻擋徐達、常遇春的明軍,城破被俘。
司馬懿一路收攏潰兵,逃到壽春,見到了明軍大將徐達。
徐達的氣場,猶在司馬懿之上。
徐達帶來的武將陣容,一點不弱,甚至遠超現在司馬懿的班底。
司馬懿的部將北宮純、桓溫等人兵敗被俘,司馬懿帶著司馬師、司馬昭兩個兒子,與九江王英布逃亡,20多萬晉軍,只剩下萬餘人。
司馬懿的文武大臣折損了過半,無法與徐達背後的大諸侯朱元璋平起平坐。
“以司馬宣王的謀略,居然如此狼狽,看來秦將王翦是一個勁敵。”
徐達冷漠地掃視逃亡至壽春城的司馬懿眾人。
雖然徐達不是很認可司馬懿的人品,但為了朱元璋的北伐大計,還是接納了司馬懿這一夥人。
張華建立的夏國實在是過於強大,又佔據中原等富庶的地方,朱元璋的明軍也要集結一切力量,才有可能北伐成功。
此時,並非元末。
元末,蒙古人內訌,再加上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後,蒙古騎兵日趨墮落,以及朱元璋本身也有能力,時也命也,所以朱元璋創造了唯一一次北伐成功的奇蹟。
然而張華麾下名將如雲,一旦佔據了北方,朱元璋北伐的難度,遠超過元末。
“後世居然有如此之兵,後生可畏。”
司馬懿見到來自後世明朝的大軍,頗為吃驚。
徐達的30萬明軍,氣勢如虹,一度掃蕩江東,屢敗強敵,所以這三十萬明軍,殺氣騰騰,無疑是一支勁旅。
江東猛虎孫堅對戰徐達、常遇春的明軍,戰績是七戰七敗,沒有一次取勝。
由此可見,徐達、常遇春這一對大明雙璧的可怕。
在徐達身邊,是虎背熊腰的猛將常遇春。
常遇春的武藝,與五虎將在一個層次,都是衝鋒陷陣型別的猛將。不僅如此,常遇春還有帶兵能力,號稱統帥十萬騎兵,將無敵於天下。
司馬懿父子在徐達、常遇春兩員名將面前,也不敢擺譜。
“夏軍動用多少兵力攻打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