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齊威王與鄒忌(第1/3頁)
章節報錯
“我們國君有令,如果齊王降服,仍不失封侯之位。但若頑抗到底,一旦臨淄城破,恐怕將囚禁於長安天牢之中,不見天日。”
縱橫家蘇代,奉命出使齊國,勸降齊威王。
諸葛亮的大軍,距離臨淄不到50裡。
恩威並施,蘇代認為,已經是勸降齊威王的時機。
“哼,寡人還有30萬兵馬,兵強馬壯,為何要臣服?”
齊威王好歹是戰國霸主之一,有自己旳心氣,除非山窮水盡,以齊威王的高傲,才能可能降服。
齊威王麾下一名大臣站出來,對蘇代說道:“齊國、楚國,已經結盟,有良將千員、帶甲百萬,你們夏國若是識趣,及時退兵,我們兩國之間,還能相安無事。否則一旦你們兵敗,朝野動盪,國將不國。”
“敢問閣下姓名?”
蘇代見此人位列眾多齊國大臣之上,必定是齊威王的重臣。
如果可以說服此人……
“在下齊相鄒忌。”
“原來是鄒忌……”
蘇代知道此人。
晏子是春秋時期的齊相,而鄒忌是戰國時代,齊威王時期的齊相。
這個世界的齊國,齊威王同時任命了兩個丞相,一個左丞相,一個右丞相,分別是晏子和鄒忌。
如果張華在此,一定不會對鄒忌這個名字感到陌生。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這可太有名了。
後人可能只知道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姜小白和名相管仲。
但實際上,齊威王和鄒忌也是一對有名的君臣。
齊威王在位時期,針對卿大夫專權、國力不強之弊,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變法圖強,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
桂陵、馬陵兩役,齊軍大敗魏軍,終結魏國的霸權,開始稱雄於諸侯。
不僅如此,齊威王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的稷門外修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議政講學,成為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
齊威王二十三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承認雙方稱王,史稱“徐州相王”,從此戰國進入諸王時代。
魏文侯、齊威王、燕昭王、趙武靈王等等,這些都是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霸主,絕不只是秦國獨霸。
面對胸有成竹的齊威王和鄒忌,蘇代的臉色凝重。
不只是齊威王、鄒忌的高傲讓蘇代感到棘手,齊國與楚國結盟,更是讓蘇代忌憚。
齊威王的齊國、項梁的楚國,兩國的兵力加在一起,足以抵擋諸葛亮的東征大軍。
戰國時期,各國合縱連橫,相當常見,齊國為了擊退諸葛亮,與范增和解,以保留齊國為目的,組成齊國、楚國聯軍,抗衡夏國。
鄒忌甩出這個重磅訊息,想要逼退諸葛亮,不戰而屈人之兵,減少齊國的損失。這樣一來,一旦夏軍退走,那麼齊國還有足夠的兵力,阻止楚國趁機吞併齊國。
鄒忌繼續恐嚇蘇代:“你們此時歸還歷下,退回鄆州,我們齊軍可不作追擊。否則,我們齊國主力返回臨淄,再加上楚國范增的兵馬,你們必敗無疑,將橫屍遍野。”
“齊國朝野上下,齊心協力,臨淄還有可戰之兵20萬、壯士50萬,合計70萬大軍,必定固若金湯!”
“你們圖謀齊國,不自量力,終將自討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