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秦始皇VS亞歷山大(上)(第2/3頁)
章節報錯
冒頓單于、郅支單于、阿史那土門等草原梟雄,不認為秦軍擅長在草原交戰。
“不對,秦軍武將蒙恬,曾經擊敗了我的父親,我們部落,被迫北遷。那個時候,我還年少,但印象深刻。”
冒頓單于,這個時候卻想到了秦軍之中的一員武將,那就是大將蒙恬。
秦統一六國後,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威震匈奴,被蒙恬擊敗的匈奴單于,正是冒頓的父親頭曼單于。
當然,頭曼單于沒有被蒙恬殺死,而是被兒子冒頓給宰了。
冒頓、蒙恬、秦始皇、劉邦、項羽,這些都是一個時代的人物。
只是冒頓成長起來時,蒙恬已經被秦二世殺死,兩人沒有機會交手。
冒頓認為秦國眾將之中的蒙恬,是為數不多擅長與遊牧部落交戰的武將。
張儀察覺到這群梟雄的性格高傲,已有計策:“不知道諸位,是否敢應戰?如果不戰,在下這就回去,向我們大王稟報,諸位因為畏懼天威,而不敢應戰。”
亞歷山大皺眉。
他統一希臘全境,大破波斯,佔領埃及,征服北印度,所向披靡,現在只差一步,就可以攻下玉門關,進入富庶的東方帝國的領地,豈能不戰?
“好,我們可以後退三十里,與你們的王,堂堂正正,一決勝負!”
亞歷山大應承下來。
冒頓、阿史那社爾、蘇祿等草原梟雄,無動於衷,他們也不是怕事的主。
如果他們單獨一人與秦始皇的秦軍交戰,那麼勝算不大,但匈奴人和突厥人聯手,勝負難說。
何況,草原騎兵來去如風,要是打輸了,那麼還可以逃回草原上,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再捲土重來。
因此,冒頓等人,默許了亞歷山大與秦軍會戰的行為。
即使此時不交戰,攻破玉門關,秦軍還是會在玉門關後面列陣。
不如一鼓作氣,在野外徹底擊敗秦軍,直接攻下整個涼州,將涼州變為他們的牧場。
“在下告辭。”
張儀一個簡單的激將法,讓高傲的亞歷山大同意會戰,心滿意足回去。
張儀只是負責外交,至於排兵佈陣,那就是王翦、蒙恬的事情了。
秘書官攸美尼斯在張儀離開後,對亞歷山大說道:“王,據說守軍,是東方文明最強大的幾個軍團之一,我們必須傾盡全力……但是這樣一來,我們原本就不多的馬其頓、希臘士兵,數量只會更少。要是在這次大戰,損失這些精銳,我們恐怕難以節制僕從軍……”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只要拿下此戰,我將會獲得空前的威望,藉助威望,才能統治這片土地。”
亞歷山大棋逢敵手,躍躍欲試,並不擔心用完馬其頓士兵。
這些士兵,在征服者眼中,只是棋子罷了。
“蒙恬,我的父汗輸給了你,但我也打敗了我的父汗,真正用兵,我可不怕你。就讓我領教一下你的本事吧。”
冒頓單于只想要與蒙恬交手,以報匈奴輸給蒙恬之仇。
“與秦王政交戰,還真是令人興奮啊。”
阿史那土門、蘇祿等梟雄,因為要與秦王政決一勝負,也不禁激動不已。
“大王,對方已經同意在兩日後,決一死戰。請大王專心備戰,揚我國威。”
張儀回營,向秦王政稟報出使的成果。
“屆時,王翦領中軍,蒙恬領左軍,還有一人……”
秦王政在與亞歷山大會戰前,決定三軍主將。
蒙驁、李信、王賁,甚至是董卓,都昂首挺胸,認為自己會是統領右軍的最佳人選。
蒙驁也是戰國名將,也就輸給信陵君魏無忌而已。
王翦的中軍是秦銳士為主的步卒,而兩側是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