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張華親自帶著花木蘭、孫尚香、王守仁、黃忠等人,迎接返回的陳慶之遠征軍團,還有安西軍、歸義軍的將士。

雖然陳慶之的五萬騎兵,無法力挽狂瀾,但陳慶之順利帶回安西軍、歸義軍兩支精銳兵馬,保住了這兩支精銳軍團的火種。

只要武將還活著,相當於軍魂不滅,隨時可以重建安西軍和歸義軍,遠征西域。

“安西都護高仙芝、副都護封常清,拜見夏王!”

安西軍的主將、副將,主動依附實力強大的張華。

張華上下打量高仙芝、封常清兩員唐玄宗時期的名將,對他們略有耳聞。

高仙芝、封常清,縱橫西域,與大食國、吐蕃帝國、突騎施、九姓鐵勒等部落交戰,不過因為高仙芝強硬手段,喜歡主動挑釁西域諸國,立下軍功和掠奪財寶,諸國對高仙芝並不滿意,所以很容易背叛。

但總的來說,高仙芝、封常清是大唐名將,用兵能力,毋庸置疑。。

他們的盔甲遍佈裂痕,鐵片都被風沙磨的千瘡百孔,皮革脫漆,顯然身經百戰而歸。

在高仙芝、封常清身後,一員身高七尺,力大超群,握著陌刀的猛將屹立。

陌刀為唐代長柄兩刃刀,通長一丈,用於斬馬,以步制騎。

“這位莫非是神通大將李嗣業?”

張華認出跟隨在高仙芝、封常清左右的猛將李嗣業。

這是安西軍的前鋒大將,也是高仙芝的打手,執掌大唐陌刀隊,參與鎮壓唐玄宗後期的安史之亂。

“不敢說是神通大將……”

李嗣業還是有自知之明,沒有因此而狂傲。

安西軍最終只剩下不到萬人,可歌可泣,進入張華的領地,高仙芝也沒有了討價還價的資本。

“這位是?”

張華又注意到高仙芝身邊有一個文人,卻猜測不到對方的身份。

文人答道:“在下無名小卒王昌齡,字少伯。”

原來是王昌齡!

張華倒是知道這個有名的邊塞詩人。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的詩句,也算是經久不衰了。

大唐的邊塞詩人投奔大唐的安西軍, 並不意外。

“久仰大名。”

張華對王昌齡的熟悉程度,還要超過高仙芝、封常清等武將,他留下了不少有名的詩句。

王昌齡嘆道:“舞文弄墨,不足掛齒。可惜我沒有才能, 否則早已棄筆從戎,收復漢土。”

王昌齡雖然名留青史, 但最多不過是一個縣丞, 羨慕的是出將入相的大人物。

高仙芝這種安西節度使級別的將領, 對王昌齡而言, 已經是高攀的高官。

“在下歸義軍節度使張議潮, 還望夏王收留歸義軍的八萬將士, 以及他們的家眷。”

歸義軍首領張議潮,主動上交八萬歸義軍的兵權, 以表示自己沒有割據一方的想法。

“歸義軍,仍然歸你統領, 駐紮於賀蘭山懷遠鎮。”

張華知道張議潮是忠義之士, 即使張議潮統帥歸義軍, 也不會背叛,乾脆讓張議潮繼續統帥歸義軍, 為自己看守懷遠鎮。

“在下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帶領歸義軍, 收復關外的土地,重返沙州。”

張議潮念念不忘。

“我們的目標, 出奇一致。我已設下筵席,為你們接風洗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