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兵家亞聖出仕(第1/4頁)
章節報錯
夏城,儒家學院,後山,幾個儒生畢恭畢敬地陪在張華左右,而有資格與張華並肩而走的,只有子夏、吳起二人。
儒家講究學而優則仕,子夏的弟子,想要在大夏勢力出仕為官,還必須要討好張華。
這是接近君王的好機會啊。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要是得到張華賞識,可一步登天。
“先生啊,如今大敵當前,我方岌岌可危,這可如何是好?”
張華故作不懂,向“孔門十哲”之一的子夏請教。
“敵國兵臨城下,國君應當厲兵秣馬,選拔賢才,修繕兵甲,鞏固城防。敵國強盛,則以守為主,廣施仁政,獲取民心,積攢糧草,靜觀其變,等待敵國衰弱,然後可攻守易勢。”
“如果敵國國力持平,則設法與之周旋。敵國弱小,則出兵迎戰。”
子夏如實回答,露出疑惑的表情。
以子夏對張華的瞭解,張華好歹身經百戰,與各種梟雄交戰,不至於問出這麼簡單的問題。
這種問題,張華比沒有帶過兵、打過仗的子夏更加清楚吧?
張華又嘆道:“先生說要選拔賢才,可惜偌大的領地,卻無一人可以為我分憂。”
子夏這個時候已經明白過來張華的意思了。
張華麾下,文武大臣,人才濟濟,怎麼可能沒有賢才。
張華故意這麼說,十有八九是為了騙在子夏的儒家學院隱居的吳起出山。
吳起的才能有多厲害,身為老師的子夏,自然知道。
子夏暗中看向吳起,而吳起也給子夏使了一個眼神。
“咳咳咳……”子夏清了清嗓子,“國君如今有良將千員,帶甲百萬,足以擊敗絕大多數強敵,又何來無一人為國君分憂這種說法呢?”
張華見子夏不上套,又繼續與子夏拉扯:“這次的強敵,有大氣運加身,非絕世之將才,不能與之爭鋒。我所巡訪的,正是絕世將才。”
子夏已經猜測到張華所指:“國君指的可是劉秀?”
“正是。”
“此人曾經以一己之力,抗衡十八路諸侯,還能成事,確實有氣運加持。”
子夏對未曾見面的劉秀,給予很高的評價。
劉秀的氣運,數一數二,一般武將難以應付。
“如今世有伯樂,而無千里馬。我願意五百金、封侯之位,乞來馬骨。”
張華一邊說道,一邊觀察吳起的神情變化。
張華的條件已經很明顯了,以五百金,外加封侯之位,請吳起出山。
以吳起的智力值,不可能無法察覺張華的言外之意。
封侯……
這個條件,已經足夠讓追求功名的吳起動容。
封侯拜相,這是所有武將的追求。
即使是沒有什麼野心的忠臣,也希望能夠名垂青史,廕庇子孫。
張華相信吳起這樣的人才,必定不會甘於和子夏一樣,隱居於市井之間。
子夏感受到吳起的呼吸變化,知道吳起“雪中送炭”的計謀,已經得逞。
張華確實沒有十成的把握擊敗劉秀,因此才會來請吳起出山,領兵北擊劉秀。
兵家亞聖,對上位面之子,必定是一場龍爭虎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