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柴榮已經死了,趙匡胤也不會殺了柴家。

他趙匡胤,有自己的處世之道。

何況,柴榮說不定還在這個世界,還活著。

留下符太后、柴宗訓,以後還有迴旋的餘地。

趙匡胤一步步走上石階,坐在龍椅上,望著空蕩蕩的大殿。

只要他打下整個天下,那麼將會君臨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柴榮啊,柴榮,你到底死了,還是活著?”

趙匡胤閉目,想到以往的主公柴榮,不禁露出苦笑。

要是今後與柴榮對陣,趙匡胤還真不好意思見他。

“主公,是時候稱王,然後帶兵攻下汴州了。”

三弟趙光義帶著文武大臣,前來恭賀趙匡胤。

趙光義看向趙匡胤所坐的龍椅,眼神中流露出一絲狂熱。

趙匡胤年長趙光義十二歲,趙匡胤死後,未必是趙匡胤的兒子即位,而是有可能由弟弟趙光義繼位,正如孫策、孫權的故事。

趙匡胤捕捉到趙光義對皇位的狂熱,陷入沉思。

趙匡胤在這個世界聽說了“燭光斧影”的故事。

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喝退左右,宮中只剩下趙匡胤、趙光義二人。

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之下,趙光義時而離席,有迴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

隔日清晨,趙匡胤被發現在萬歲殿逝世。

後晉王趙光義繼位,史稱太宗。

因此記載寥寥,“燭光斧影”的真相,無人知曉。

但有人猜測,趙光義迫不及待登上帝位,於是殺了趙匡胤。

後來,趙匡胤的兒子也死的莫名其妙,對趙光義的皇位形成威脅的人,都沒了。

這些事情合在一起,不見得是巧合。

趙匡胤不禁懷疑這個弟弟對自己的忠心。

而且,趙光義的用兵能力,著實一般。

高梁河之戰,宋國、遼國大戰,趙光義身中兩箭,在呼延讚的保護下,乘坐一兩驢車一夜狂奔七十公里,逃到涿州,宋軍大敗。

趙光義又被稱為“高粱河車神”,其駕車技術為北宋一絕。

從此,有宋一朝,失去燕雲。

“陛下?”

趙匡胤陷入沉思時,趙光義和一眾後周武將提醒趙匡胤。

“從即日起,吾即位為宋王,以宋州為都城。爾等隨我出兵,攻取汴京,橫掃中原!”

趙匡胤暫時放下對柴榮的擔憂、對趙光義的猜疑,自立為夏王,率領十五萬宋軍,向努爾哈赤勢力佔據的汴京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