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李績與魏徵(第2/4頁)
章節報錯
張華粗略估計,吞併金兀朮之後,自己有人口27萬,後來又掃蕩邙山山賊和流民,張華領地人口增加至30萬。
因為與李密、多爾袞鏖戰,張華領地人口銳減為28萬。
瓦崗寨加上秦鎮有29萬人口。
那麼張華勢力的總人口變成了57萬。
“為何你不與李密一起離開,而是選擇投靠我?”
張華盯著徐世勣,徐世勣的智力值很高,有一種讓張華捉摸不定的感覺。
“我對多爾袞沒有好感,不願前去投靠。但李密對我有恩,故願李代桃僵,設法為其脫身,算是報恩。至於我本人,還是希望有一番作為。”
徐世勣坦然說明原因。
救走李密是為了報恩,而投靠張華是個人選擇。
張華對徐世勣的解釋還算滿意,於是留下徐世勣。
徐世勣可是隋唐名將,打了五十年仗,幾乎隋唐之際大大小小的戰事,都有徐世勣的身影,徐世勣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徐世勣主動投降,獻上瓦崗寨,讓張華避免了慘烈的攻城戰,這個功勞不小。
“從今以後,我打算改名李績,不再稱徐世勣。”
出乎眾人的意料之外,徐世勣主動更名為李績,與瓦崗寨再無關係,以李績的身份征戰四方。
“李績啊……”
張華知道,徐世勣要與瓦崗寨的歷史做個訣別了。
徐世勣知道後來自己投靠李世民之後,會成為唐朝的名將,心裡有了更高的追求,不再以瓦崗寨武將自居。
在李績身後,有一個文官引起了張華的注意。
“你是何人?”
“在下魏徵,字玄成。”
“李密以你治理瓦崗寨內政,看來你熟悉瓦崗寨各座村鎮之事,今後你與懋功一同為我效力。”
張華表面不動聲色地招攬魏徵,保持威嚴。
但張華內心卻暗暗吃驚。
魏徵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而且,魏徵是文臣。
魏徵是李世民的宰相之一,以犯顏直諫聞名,民間還流傳著“魏徵夢斬涇河龍王”的故事。
李績、魏徵、程咬金,張華勢力一下子就有了三個凌煙閣功臣。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與雲臺二十八將等組合有些相似,有戰功赫赫者,也有相對平庸一些的人物。
不過李績、魏徵、程咬金,這三個凌煙閣功臣,無論名氣還是實力皆有之。
其中李績的能力可能最強。
在大唐開國眾將,用兵勝過李績的人,可能只有軍神李靖和天策上將李世民了。
張華在掠奪位面之子劉秀的部分氣運之後,又開始挖李世民的牆角,在這些文臣武將認識李世民之前,提前招攬至自己麾下。
李績、魏徵、程咬金還不認識李世民,更別說效忠了。
搶走其他氣運之子的文臣武將,這種感覺還不賴。
……
努爾哈赤的領地,多爾袞、阿濟格帶著殘兵返回,還帶回來李密和王伯當。
“此戰竟然折損十五個牛錄!”
努爾哈赤聽到多爾袞、阿濟格的損失,怒不可遏。
多爾袞、阿濟格帶兵前去相助李密,結果一無所獲,還因此折損十五個牛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