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代理人戰爭(第3/4頁)
章節報錯
袁譚出面,想要直接招攬諸葛恪,避免攻城導致損失。
諸葛恪厲聲呵斥:“放屁,我出生之時,漢天子已被曹賊挾持,名存實亡,我侍奉孫權,乃是吳國臣子!”
“……”
袁譚被諸葛恪反駁,竟無言以對,因為諸葛恪說的是實話。
諸葛恪本就驕傲,不會輕易投降,這也是為何孫策會讓諸葛恪來守重要的河陽城,保住與河洛接壤的城池。
臧宮使用疑兵之計,壯大聲勢,本想著不費吹灰之力攻取河陽城,但疑兵之計被諸葛恪識破,諸葛恪拒絕投降,臧宮只能與袁譚準備攻城器械,強攻河陽城。
諸葛恪已經提前拆卸了城外的屋舍,不給臧宮和袁譚獲得製造攻城器械的原材料,臧宮只能派兵到附近的樹木採集木料和石料。
諸葛恪清野堅壁,拖延臧宮和袁譚的攻城進度。
與此同時,張煌言晝夜兼程,返回孟津,調動孟津的一萬南明水師。
“孟津與河陽城隔著黃河,中間有一座沙洲,這座沙洲被諸葛恪的水師控制,在沙洲上設有一座水寨。可在孟津、水寨、河陽城之間搭設浮橋,三城以浮橋相連,互為犄角,必破漢軍。”
張煌言雖然不是一流名將,但在使用水師上,有一定的心得,很快想出支援諸葛恪的辦法。
張煌言想出浮橋橫江之計,需要與諸葛恪的軍團進行配合。
張煌言率領一隊水師,前去河中沙洲,諸葛恪提前在該地設立的水寨。
孫策勢力提前佔據黃河中間的沙洲,本來是為了將來攻下河北,然後大舉南下,攻陷河洛。
然而,隨著孫策被擊敗,危在旦夕,這座水寨反而成為了吳軍與夏軍合作的關鍵。
“將軍,有水師逼近水寨!”
“眾人不必擔心,此乃夏軍的水師。他們應該是來設法解除河陽之圍。”
一個吳國武將站在水寨的碼頭,望著豎立夏軍旌旗的戰船,知道這是張煌言訓練的水師,於是下令安撫人心。
本來雙方可能會成為敵人,相互爭奪黃河中間的沙洲,但東漢軍南下,反而促進雙方聯合。
張煌言也是膽大心細,直接帶領戰船,闖入吳軍的水寨,與此地武將合兵。
“在下吳國呂範之子,呂據,擔任安軍中郎將,領兵三千,駐守水寨,一旦河陽城危急,則立即出兵,牽制漢軍。”
“諸葛恪有言,如果你們夏軍出兵救援,必經此地,因此久候了。”
水寨吳將呂據,繼承呂範的能力,是吳國中後期一員名將,受到諸葛恪節制,奉命防守水寨,接應張煌言。
“諸葛恪才氣幹略,果然不凡,他竟已算計到了這一點。”
張煌言感慨,諸葛恪是有真才實學,只要不驕傲,那麼諸葛恪也有一流謀士的水準。
孫策看人的能力也是一流,在諸葛恪寸功未立,還沒有驕傲的資本時,讓諸葛恪死守河陽城。
這個時候的諸葛恪,還不會自滿。
在諸葛恪的部署下,河陽城固若金湯。
張煌言的南明水師,與呂據的吳國水師匯合,開始搭建浮橋,源源不斷往河陽城運輸糧草兵器。
有整個河洛支援,河陽城怎麼也不會被攻下。
當夏軍修築浮橋,正在準備攻城的袁譚意識到事情不大對勁,只見黃河水面,戰船連成浮橋,夏軍正式介入河內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