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科舉與水利工程(第3/4頁)
章節報錯
至於評卷,由各地教諭、考官、吏曹進行交叉評選,按照分數劃分等級。
等級最高的一批人才,張華將會親自召見。
因為可以看到這些人才的英雄屬性,弄虛作假的機率大幅度下降。
第一屆科舉設在兩個月之後,各縣計程車子聞訊,譁然一片,為之狂熱。
張華勢力蒸蒸日上,如果此時出仕,哪怕是混資歷,將來怎麼也可以混一個縣令吧。
而且,張華設立的科舉,不限制男女。
當然,科舉的前提是要識字。
古代女子識字率很低,也沒有多少人能夠參與科舉。
“有點意思,不知道以我的才能,是否可以透過科舉。”
“老夫十年寒窗無人問,既然這次有機會重新參與科舉,那就姑且一試吧。”
“如果被張華大人賞識,當個縣令就好了。”
“你想多了,現在我們大夏也就十二個縣,縣令也就十二人,幾乎都被歷朝歷代的官老爺們佔了位置,哪裡輪得到我們?依我看,能當個縣吏就算不錯了。將來領地擴大,再升遷縣令,怎麼也算是人上人了吧。”
一群士子在縣衙的公示欄前,看到科舉的資訊,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不過張華設立的科舉制度,有些不同,在透過科舉之後,這些士人還要在應天書院學習一段時間,再根據在應天書院的提升,進行任用。
絕大多數士人都在積極籌備科舉,其中不乏一些大才,或者有些有潛質的年輕人。
目前,張華設定科考的年紀是十五歲至五十歲,至於年紀更大,精力已經跟不上了。
除了科舉,一些歷史名人可以考慮毛遂自薦,張華也會酌情任用。
河洛有穩定的環境可以舉行科舉,而其他勢力卻未必可以做到。
譬如唐玄宗勢力,因為唐玄宗與安祿山的大戰,唐玄宗勢力已經無暇舉行科舉。
夏鎮,負責治理河洛水利灌溉,同時擔任欽天監的郭守敬,繪製出關中地方的完整地圖,正在計算距離。
在張華攻略關中部分地區之後,郭守敬因地制宜,正在籌劃一項大型水利工程。
郭守敬在完成水利工程的各項計算之後,乘坐馬車,親自來到關中,來遊說張華,實現自己的計劃。
“這條水渠,長達數百里,甚至接近千里,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還要耗費許多時日。但是此工程一旦完工,可以灌溉渭水以北的土地上百萬畝,乃至是數百萬畝。關中百年內,不會有缺糧的煩惱。”
“水渠西起仲山西麓谷口,在谷口作石堰壩,抬高水位,攔截涇水入渠。關中平原,西北微高,東南略低,水渠的主幹線沿北山南麓自西向東伸展,流經涇陽、三原、美原、臨晉等縣,最後注入北洛河。”
“不僅是涇水,水渠沿途攔腰截斷沿山的河流,冶水、清水、濁水、石川水等河流也將注入渠中,加大水量。”
“如此一來,關中平原北部,涇、洛、渭三條大河之間構成密如蛛網的灌溉水道,使得關中平原得到更加充分的灌溉。”
“此乃百年之計,請主公評估利弊,現在就開始著手修築水渠。將來主公統一關中,水渠應該能準時竣工。”
元朝科學家、文臣郭守敬,向張華兜售宏大的水利工程計劃。
郭守敬在關中的地形圖上做好了詳細的規劃,張華大概知道這是一條橫跨關中平原北部的水渠,與渭水平行,充分灌溉關中平原北部的平地,增加關中北部的農田數量。
張華吞併劉淵、安祿山的勢力,正好佔領了關中北部,因此郭守敬才會在這個時候向張華兜售自己的藍圖。
在張華攻略關中時,郭守敬已經開始規劃關中的水利灌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