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柳石的心思(第2/2頁)
章節報錯
“你只看到了這一點,已經很難得了,可是你想過沒有,這銀票的背後,滋生假票,再滋生官商官賣,而使得民眾失去了改善自身的能力,這才是大楚動*蕩的原因呀!
民眾沒了希望之後,就只能是鋌而走險,不是走投無路,誰又願意鋌而走險,做那作奸犯科之事呢!
更多的是文人沒了骨氣,有的只是阿諛奉承,有的只是數典忘祖之輩,大楚哪裡還有什麼忠臣義士,這才是大楚倒退,甚至是滅亡的根源!”
柳石陷入了沉思,他也不是沒想過這些事,只是想的沒有這麼明白罷了,他還是傾向於快意恩仇!說白了,還是從軍之後養成的艱苦奮鬥、忠君愛國!
只是柳石自從做了刑部尚書之後,才真正的開始重新做回了文人,只是想問題從來也只是看眼前,卻是少有深思熟慮。
柳石想了一會才說道:“依著老相國的意思,那就沒辦法補救了?那就要看著大楚就此沉淪嗎?”
姚莊笑笑,說道:“那你說說,你準備怎麼辦呢!”
柳石嘆氣道:“老相國都要回家養老了,下官又哪裡有什麼主意,這不才來找老相國商議商議嗎!”
姚莊道:“咱們大楚開國以來就沒有開科取士,以至於原來軍中的同僚全都進入了朝堂做事,要不就是原先舊朝舊臣,但卻從來沒有選取過大楚的仕子,你說長久以往,這怎麼能行呢!
沒有自己的思想,就算是有再多的仕子又如何,大楚早些年四處征戰,致使百姓流離失所,那一個人又能真正的坐到那裡讀書呢!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的道理你不懂嗎?君子胸懷天下、心懷道德,百姓才能安居樂業、眷戀故土!
吃都吃不飽,住沒住的地方,又有哪個人願意留在故土等死呢!你曾經也是秀才,你怎麼就走上了從軍的道路,只怕只有你自己能說得清楚吧!”
柳石嘆道:“當時的確是走投無路了,家園被毀,周邊的百姓天天都在拉壯丁從軍,跑的跑躲得躲,可是我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又能跑到哪裡呢!
恰逢先皇招兵買馬,這才投身軍伍混個出身,當時也只是想著能混口飯吃罷了!”
姚莊笑笑道:“天下之紛爭無怪乎思想的不統一,沒有一個統一的行為標準,看看這些讀聖賢書的人,就是他們鬧得最厲害,表面上仁義道德,背地裡男盜女娼!
現如今,這天下才平靜了多少年,可看著就又要亂了,而這一次,可能才是天下一統的最後一戰,再看看咱們大楚,處處都是不和諧的聲音,尤其是朝廷現在做的事情,就更是可笑了!”
柳石也是嘆氣,他何曾不知道君子懷刑、小人懷惠的道理,可這是人之天性,就算是三皇五帝重生,也只能引導而不能強迫百姓認同。
柳石更是知道,一個朝代只是利用軍力維持,那隻不過就是窮兵黷武罷了,一方面要求百姓講仁義道德,自己卻是在男盜女娼,這樣的朝代從來就沒有長久過。
唐太宗說過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可是那麼強大的大唐,不也走到了分崩離析的現在嗎?大唐李氏一族更是讓朱溫啥的一個不留,這不就是兩個道德標準的下場嗎?
姚莊和柳石現在說起大唐的得失,那真的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這不是在抱怨,只是想從大唐的沒落裡面,總結出大楚的未來該怎麼走!
從現在的歷史之中知道大唐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而面積最大的這是清朝,有人說是元朝面積最大,可是元朝只是攻佔,只是掠奪,但卻是沒有真正統治過。
柳石對姚莊道:“也不是說大楚沒有未來,在嶽麓山就有一些僧人在講學,他們教授仕子讀書,也經常對天下大勢進行辯論,他們只是希望能利用這個場所探討出打出的未來!”
姚莊嘆道:“難得,真的很難得,在這個天下紛亂的時候,還有人願意這麼做,真的很難得呀!”
“說的是呀!可是他們也只是一些文人仕子,除了引經據典浪費口水之外,他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柳石笑了,他覺得這個姚莊根本就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麼老邁昏庸,實在是一個已經成了精的老妖精。
柳石道:“現在這些人利用假銀票大肆斂財,相國真的看著不管嗎?”
“管?怎麼管?管什麼,管別人不要往票號存銀子,還是都不要使用銀票呢?老柳呀!什麼事情還是要分成兩方面看的,它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凡事都要多想想呀!”
“可是長久以往,街面上的銀子不見了,見得最多的卻只是一張紙而已!萬一票號做賠了,透支的可是大楚的國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