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好的開始(第2/2頁)
章節報錯
整個瀏陽的情況和別的地方的情況基本一致,這裡發生的這一切都和大唐的時候是一樣的,這就是士大夫以及皇族是不用交稅的。
這一切的產生就是因為自隋開科取士以來,整個的朝廷用人方式就有了本質的改變,本來是依靠舉薦,也就是當官的舉薦當官的,因此朝政就把持在一小撮文人手中。
隋朝開科取士之後,就打破了這一傳統,也使得底層文人有了為國效力的途徑,也打破了朝政被人把持的局面。
雖說開科取士有了很大的轉變,就是從幾大家的執政改變為士大夫們把持朝政了,到了明代就更為明顯了,這是閒話,就不再多說了。
但是自開科取士以後,這一弊端就已經有了端倪,那就是士大夫們開始把持朝政,也就是說皇帝透過控制士大夫而控制整個國家的治理。
為此,士大夫們也為自己獲得了巨大的利益,這就是不用交稅,皇帝的心思本來是不錯的,就是想讓這些士大夫們不用再為生計奔波,而將心思用在國事上,可是這一政策卻是被這些自以為聰明計程車大夫們所利用。
瀏陽就是這個情況,普通地主或是大戶,將自家土地記錄在士大夫名下,就可以不再向官府交稅,雖說這些人還是要講稅收交到了這些士大夫,但是卻不會被重複徵稅或是增加交稅,並且不用服勞役,可說利益還是有的。
士大夫們這樣做,說白了就是與國爭利,國家應該收的稅收沒有收上來,就只能是向底層農商徵重稅,重複徵稅!如此一來就使得底層農商生存艱難,不得已就只能揭竿而反!
而歷史上,無數的朝代都是死於這樣的結局,這就是土地兼併的惡果,所以說真的應該感謝共產黨新中國的對土地的政策。
在歷朝歷代中,有無數的名人都想對土地兼併還有官紳不用交稅下手整治,可卻是沒有一人有好的下場!
范仲淹推行的慶曆新政,王安石推行的變法,張居正變法,還有雍正的新政,尤其是雍正皇帝誰雖然貴為皇帝,九五之尊,推舉新政也是困難重重,即便是推舉新政成功,並且沿用至今,但卻是被人辱罵了幾百年。
是誰在罵他,當然是識字的文人仕子們,因為新政規定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如此一來,他們就不得不種田做工來養活自己,就不能再將土地掛在士紳官員的名下來躲避收稅了。
想想以雍正皇帝的身份來推行新政,依然是如此艱難,簡直就是以一人對方全天下計程車紳,可想他有多難!
也可想想前面說的那幾位下場有多慘,丟官罷爵、丟掉性命還是輕的,被文人仕子辱罵千年才是最悲慘的,雍正皇帝不就被罵了幾百年嗎?
瀏陽因為離得潭州最近,也使得這裡的土地兼併格外的嚴重,這裡的情況,馬從也是知曉的,但是他卻是可以將自己的莊園交給陸晏打理,隨便他怎麼折騰都行,只要這處莊園還是他馬從的就行。
而陸晏只是在嶽州有一處不大的莊園,這還是因戰功,馬殷賞賜給他貼補家用的。
陸晏已經向著瀏陽進發了,他此時心情還是很彷徨的,他也是知道瀏陽的情況,因此他要想在瀏陽有所建樹,那就得向這些皇莊下手才行。
馬希聲只是將瀏陽的稅收全部劃歸他使用,也就是說瀏陽的稅收全部用來研發新裝備,可是據陸晏瞭解,諾大的瀏陽一年並沒有多少銀子的稅收,這可真的是巧婦難做無米之炊呀!
雖說他來瀏陽,贏得了朝中各位大佬的支援,可卻是一兩銀子也沒有給他,馬希聲何嘗不想將這些唐軍裝備做出來,但是他卻不能對朝政做任何的更改,畢竟他只是一個監國,並不是真正的皇帝。
而對於瀏陽的稅收,因為陸晏要求的銀子,目前他能做的也就只能是這麼多了,他需要朝中大佬的支援,在這個節骨眼上,他真的不敢對士大夫以及皇族下手,他還需要他們的支援!
而陸晏也是知道這些的,但也只能是先將探子鋪開,畢竟還有馬希聲還有馬從的支援,尤其是馬從,他許諾將瀏陽的一切收益全部交由陸晏使用,即便是不夠,也可以在張口向他討要。
馬從是真的想擁有這些新裝備,他心裡也真的是想一雪前恥,自然會不遺餘力的支援陸晏,可是在陸晏來瀏陽之時,他也並沒有多餘的銀子給他。
陸晏就覺得整個大楚就是給他畫了一個大餅,只能看卻是根本咬不到嘴裡,雖然心中一片嘆息,但畢竟是從大牢之中脫身,還有了一個自己最有希望研製新裝備的地盤,而且是主官軍政大權,也算是有了個好的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