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使用信鴿的話,很容易就被覓食的鷹隼吃掉,所以一份重要的信件都是要幾隻信鴿一同或是分時段送出去才行!

夫子接到老海的鷹信,知道第一階段的戰爭計劃都已經實現了。將這個訊息又告訴了譚三,譚三此刻已經回到楊樹莊了,漢中現在有道人和元洪楊建章主導。

譚三正在和李奇商量怎麼讓洛陽的朱溫內部亂起來,朱友珪對朱友文的不友好是一個因素,可以利用,可是朱友文是自己人,看來還是要再找一個人替代帶比較好。

其實不用找人替代,現在洛陽城已經快亂起來了,這是因為朱溫已經病入膏肓所致,丞相龐師古看好朱友文,而朱珍這是看好朱友珪。

龐師古看重朱友文的孝道,人極忠厚,從部隊自己的兄弟說三道四,就是受了委屈也能公正待人,這是一種什麼品質,這就是優秀的品質,他認為大梁國現在已經是天下第一大國家,現今就應該韜光養晦,善待自己的國民,是國民休養生息。

而朱珍這是認為朱溫的大兒子朱友裕英年早逝,那麼朱溫的位置就應該由朱友珪繼承,長幼有序不知道嗎,況且朱友文並非是朱溫親生,名不正則言不順。

可是龐師古認為朱友文是朱溫三番五次說過的繼任者,他們就應該 聽從主公的意見,而不是裝作什麼都不知道,拿著個長幼說事!

另外就是朱友文謙遜有禮,溫文爾雅,又治理新長安卓有成效,可見是一位難得的好君主,可是這個朱友珪徒有其表,貪圖享樂,可以預見今後當了皇帝之後也是一位昏君,如何對得起當今皇帝朱溫呢!

這兩人都是追隨朱溫最早,為朱溫成就霸業,那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朝中只是有人追隨,整個朝堂就基本上分成了兩派。

龐師古希望朱友文能回朝看望朱溫的病情,可是朱友文卻是給龐師古寫信成自己不敢回去,帶兵多了,定有人說自己圖謀不軌,帶的人少了,又恐怕自己去了以後會找到暗算,只能以邊境有戰事為名暫不迴歸!

心中只是希望兄弟和睦,不要因為這個事情傷了和氣,還是要遵從朱溫的意思為好!

這話說的龐師古很是感慨,他拿著信件找到朱珍,讓他看看朱友文的良善,國家交到這樣的人手裡,想想都知道,梁國定是能繁榮起來。

可是朱珍卻是將信拋擲於地道:“此乃假良善,實為真小人,自己父皇病重都不說回來看看,還敢稱自己良善,沒見過做這樣的兒子!”

龐師古氣的罵道:“你個小人,就知道長幼有序,不知道家國天下的道理,你算什麼東西!”

朱珍道:“你還敢說家國天下,不立長而立幼,這是混亂的根源,都是如此,今後那還不是為了上位而自相殘殺,耗費國力嗎!”

“那也要看看這皇子是不是本性良善,有沒有治國的才能才行,只是回偷雞摸狗,幹那些齷齪之事,這樣的人能當皇上嗎?”

他說得這些事,朱珍也都是知道的,可是那時名義上的大皇子,就應該他來當皇帝,至於他今後的作為,那時自己這些當臣子能不能盡力輔佐的事情了。

他就笑道:“武死戰,文死諫,這個道理你都不懂嗎!”

氣的龐師古撿起地上的書信,轉身甩門而去!

他只能去找敬翔,他可是朱溫的軍師,真正的朱溫信臣,可是因為年事已高,很久不在露面了,等門口的小廝進去通報之後,卻被告知剛用過藥,已經休息了。

龐師古連著幾天求見敬翔,都被擋在門外,龐師古就知道敬翔不想見他了,而此時的敬翔這是正和朱友貞,也就是朱溫最小的兒子在一起下棋。

朱溫甚是喜愛這個幼子,經常誇讚他聰明伶俐,而敬翔正是他的老師,不用問也知道龐師古來找自己是什麼事情,敬翔笑著對朱友文說道:“你看看龐師古,為了一個義子,就公然上躥下跳,真以為皇帝 說過幾次川味與他,就還當真了!”

朱友貞這是一臉憂愁說道:“畢竟父王已經連續幾次都說要將大位傳於朱友文,這是路人皆知的事情,咱們還能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