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怎麼辦(第1/2頁)
章節報錯
果不其然,當老海趕著牛羊回到夏州城的時候,真的沒有受到阻礙,他們衝進城內,先是一隊人佔領城門,再由大隊人馬衝進城內進行清繳,凡是有人手持兵器者,將全部被殺掉。
殺掉這些人,就是一場種族滅絕的行動,鷹部落對党項人沒有什麼好感,這個自不必說,就是老海的命令,他們也絕對會絲毫不打折扣的執行,因為這會增加他們部落的實力,實力越大越是能夠在這片荒蕪的地方生存下來。
只是不到一個時辰,老海他們就佔領了夏州城,這對鷹部落今後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佔領了夏州,就意味著馬上就能佔領朔方了。
因為整個朔方都是在李思諫的鬆散管理之下,就是除了夏州城之外的其他地方都是宣稱服從於李思諫的管轄,但平時還是實行自治的,而李思諫也只是向他們象徵性的收一些稅負而已!
這時歷史將為了建國而進行的懷柔政策,可是他的野心並不可能瞞住其他人的,況且他也不想瞞著誰,都知道了才好,這裡就是我李思諫的地盤!
老海只是進駐夏州城,就獲得了牛羊十幾萬頭的資產,看著夏州城內的普通牧民,心裡感慨還是有一些的,這些人日日為了李思諫而辛勤勞作,可是並沒有獲得很好的生活。
李思諫只是將他們認為是自己的財產,是實現自己夢想的工具,合成將他們當成是自己的親人骨肉呢!
老海當即就決定,將這些羊分配給這些牧民,每家每戶都是三百頭羊,而牛則是屬於夏州城所有,今後只有開荒種地的才能夠從官府租用,而有軍功則可以長期擁有。
夏州城今後將駐軍四萬,並且遷一千戶過來居住,老海要將夏州儘快的融入自己的部落之中,這都是譚三、道人和李奇的決定。
今後夏州到銀州都將是他們抵擋契丹南下的主要戰場,而此刻的契丹也是正在崛起之中,據李奇預測,將會在三四年的時間裡,契丹達到鼎盛,那時就是他們侵擾別的族群的時候。
此刻的契丹實行禿髮的政策,就是頭頂剃光四周留髮,由於人種的不同,也就是說他們永遠也不可能和契丹融合在一起,只是裝束就能看出端倪。
這是要時刻不要忘記自己是契丹人,是草原上的雄鷹,自從有了契丹人從極北之地到了草原之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
而老海必須守住朔方,不只是這裡產馬,是天然的牧場,更是 因為這裡將和山西的崔文碩和馬戶他們連成一片,是要長期而有效的將這兩個地點連線起來。
這對他們整體戰略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馬匹是一種極其珍貴的資源,而朔方這是散落著大量的漢民與牧民,這些則更是貴重的資源。
老海依然讓人修築戍堡,這種戍堡又和他們原來修築的不太一樣,這種戍堡就是讓放牧的牧民臨時躲藏而建立的,規劃成一戍三堡的政策,就是一座戍堡住兵,三座戍堡放牧。
這樣的戍堡都有烽火臺,一旦被敵人圍困,就又士兵點燃烽火,烽火的規模視敵人的多少而定,在茫茫的草原上只有使用這種辦法,才能保證自己牧民的生存權利。
原來屬於李思諫的牧民分到了自己的羊群,都是高興得很,現在有聽說老海要建立戍堡政策,更是擁戴得不得了,怎麼能夠守住自己的財富這才是關鍵,至於是由誰統治領導自己,這都不重要。
一是自己的生命,二就是財產,也就是羊群,這些牧民還聽說,只要是家裡有人當兵,就能發給一頭牛,那可是絕對的財富,平時的轉場還有耕種,更是離不開這種大型牲口。
如果家裡有兩人當差吃糧,那就是兩頭牛,而且會給你家匹配一頭母牛,這樣就可以讓自己家也能擁有牛犢,用不了幾年,自己就能有一個小小的牛群。
而馬匹是有老海的族人放養的,因為這是戰略資源,並不適合那個普通的牧民餵養。
但是每家每戶還是可以擁有附和人口數量的馬匹的,這是因為沒有馬匹就無法在草原上生存下來。
老海的到來,就使得夏州整個的生活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首先就是這些牲畜變成了自己的財產,而且在草原建立戍堡,保護牧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這些舉措都使得牧民對這個新的鷹部落充滿了好感。
鳳翔在接到漢中的糧食之後,也向夏州轉運了一批糧食、食鹽以及藥材,老海深深知道,草原上的人沒有糧食的攝入,就會對肉食依賴很大,如果有了糧食的攝入,不但人員的力量還是健康,都會有很大的改變。
老海現在是無法和山西直接聯絡的,他們要將鷹信發到楊樹莊,再由楊樹莊分別將信發出去才行,用鷹當傳遞信件的工具,好處顯而易見,快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