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推恩令(第3/3頁)
章節報錯
神武皇帝知道,這確實是個限制世家的好辦法,五十到一百年之後,朝廷將不再供養勳貴,可以大大減輕朝廷的負擔。
“繼續說。”神武皇帝對第一步未置可否。
“第二步。成年庶子可分得家財之三成,雖然不是非常多,但長此以往,世家必然難以積累可以敵國的財富。”
“有些道理,繼續說。”神武皇終於有了態度,雖然這態度並不是很明朗。
“第三步。要給庶子、寒門、平民、奴僕以希望。”程歡喜說了這句之後,閉上了嘴,不再言語。
其實這第三步,才是關鍵之所在。前兩步是削弱世家力量,這第三步是拉近世家與平民的距離。
“這希望是什麼?又如何給?”神武皇帝問道。
“給他們以希望,就是讓他們感覺到,自己透過努力,這種努力可以是讀書,也可以是軍功,也可以是創新器械,總之是對朝廷有用,那麼朝就會給他們以爵位、官職、土地等等。”
“當然,可以區別對待。朝廷開辦官學,可以讓世家、寒門、平民進入其中,學習經世致用之學。考察其學識品行優劣,選賢任能,作為朝廷官員。將考察與現行的舉薦並行,五年後廢止舉薦,只留考察。”
聽到這裡,神武皇帝倒吸一口氣,廢止舉薦?這已經使用了幾百年的方法,真能被考察之法替代?
“透過募兵制,允許平民、奴僕進入軍中。有軍功者,平民可獲爵位,奴僕可脫去奴籍,改為平民。”
要知道,以往軍中也有平民、奴僕軍,但獲有重大戰功的,只會獲得錢帛賞賜,是無法改變其身份的。只有士人(世家或寒門),才可能憑藉軍功,獲得爵位。
神武皇帝聽完之後,久久不語,他心裡知道這三步,確實對朝廷有利,只是要面對的阻力也絕非一般。程歡喜也沒有說話,他在等神武先開口。
“歡喜,朕不知道你從哪裡聽來的,這三步推恩令之法,或者是你下棋時自己想出來的?朕知道這推恩令一出,勢必會掀起滔天巨浪,經住了這巨浪,朝廷更勝往昔,大梁國富民強。若經不住這巨浪,大梁朝廷將面臨傾覆的危險。”神武皇帝講道。
程歡喜沒有說話,他在等神武皇帝做決斷。他是皇帝,該擔得責必須由他來擔。
“朕同意先走第一步和第二步,歡喜你以為如何?”神武皇帝艱難地做出了決斷。
“陛下聖明。”程歡喜立刻道。
“可這第一步該如何來做呢?你可有什麼辦法?”神武問道。
“陛下,歡喜以為可以先選一世家,功考其子弟,透過功考結果,來推動第一步和第二步。”程歡喜說。
功考,是對勳貴子弟文學、武功考核,兩三年舉行一次。對其中的佼佼者,皇帝會賜於金帶,以示榮耀。
按程歡喜說的意思,功考成了一種手段,成了推動推恩令施行的一種形式而已。
“那麼,你以為從哪家開始才好?”神武皇帝問道。
“陛下,歡喜以為先從袁家開始。”程歡喜毫不猶豫地說出了袁家。開玩笑,說了半天推恩令,不就是為了扯到袁家頭上,好好地報復一番袁家。
當然,推恩令一出,對朝廷確實有利。
“為何是袁家?”神武皇帝問道。
“陛下,歡喜是有私心的。陛下請看,”說著程歡喜掏出血寫的具狀,“這是袁家殺害我家人的罪證。”
神武皇帝智慧極高,若程歡喜說是一心為了朝廷,神武未必相信。程歡喜直接說為了家人報仇,依照神武無原則地袒護家人的性子,反而更容易取信。
神武皇帝看了一遍具狀。
“唉,也是難為你了,將兩個婢女當成家人看待。也罷,就拿這袁家先開刀吧。”神武皇帝一言以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