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推恩令(第2/3頁)
章節報錯
雖然只是講了一個開端,可這開端已經吸引了神武的注意力,他也想聽聽這位高人的見解。神武是出自世家,他深知世家的力量,他也懂得與各個世家達成一致。
“陛下聯合四大世家的力量,掃平寰宇,囊括天下,當然,四大世家也都獲得了極大的回報。陛下可曾想過,歷朝歷代,是不是沒有人意識到這其中的利害關係?”
“此話怎講?”
“天下間九成的財富,皆藏於世家之中,寒門以下僅佔一成。這是財富集於世家。”
“天下間九成的讀書人,皆出自世家,寒門僅佔一成,平民與賤奴則幾乎不讀書。這是人才集於世家。”
“再看這大梁朝廷,九班以上無寒門,九班以下無世家。高官顯爵皆匯於世家。”
“陛下,有這三點,若是利用好了世家,自然無往而不利。可是同樣是因為這三點,也給朝廷埋下了禍根。”
“世家憑藉手中的權力,兼併土地、礦山、森林、鹽場、漁場,甚至這金陵城中大的店鋪,哪一家不是世家所有。”
“一個朝廷剛建立之時,因為戰亂必然有大量的無主土地,或者沒收前朝的田產。這時朝廷賞賜也比較大方,世家獲利也最多,朝廷與世家皆大歡喜。”
“可到了有一天,賞無可賞,朝廷滿足不了世家的需求時,世家就會自發地從寒門、平民手中奪走土地。到了後來,九成的人吃不飽、穿不暖,世家就會說,這都怪朝廷。”
“於是世家與下層百姓,會一同推翻朝廷。世家又成了有功之臣,可以竊取高位。同時因為戰亂,會多出許多無主之地,朝廷又可以有短暫的平靜與繁榮。”
程歡喜一口氣講了許多,神武皇帝都在耐心地聽著。神武皇帝是個悟性極高的人,對程歡喜所講述的道理,一聽就明白。
讓神武皇帝驚詫的是,這個平日裡陪自己下棋,下了二十幾年棋的程歡喜,居然能有這麼深邃的理解。
“那照你所說,週而復始迴圈往復,豈不是無法破解開這個死結了嗎?”神武皇帝問道。
“歡喜只是講了大概的關係,每朝每代在細微處都會有所不同。不過歡喜相信,總有一種方法,可以改變這種狀況。”
“那是一種什麼方法?歡喜可能說的明白?”神武對這個話題越發有了興趣。
若是能破解開這個死結,那麼自己所創的大梁,是不是就可以綿延萬代?那樣的話,自己的功績可以超邁那位始皇帝。
若是馮引蝶能將天機圖奪回,那麼待自己勘破長生玄機之時,就真的可以稱得上是:江山永固,萬壽無疆。
“陛下,何不重啟推恩令?”
“推恩令?那個漢朝武皇帝的推恩令?”
“正是,不過可以對推恩令加以完善。”
“要怎樣完善?”
“陛下,歡喜姑妄言之,陛下姑妄聽之。方今天下,有戶一百一十五萬餘,有口五百六十八萬餘。世家有幾何?約有一成左右,可正是這一成的人口,佔據了這天下九成的財富。”
“而世家透過嫡長子繼承製,保證了不管過了多少年,財富還是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旁支庶生的,依附於長房長子。這一樣來,世家子弟的利益來源於家族,而非朝廷。”
“故而世家有與朝廷抗衡的資本,世家子弟一心維護世家利益,根本不會理會朝廷的興衰,對他們而言,改朝換代不會影響他們的利益。”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若是能將這天下九成人的利益,與大梁朝廷捆綁在一起,那何愁不能一統六合呢?”
神武有些不耐煩地揮了下手,說:“具體些說,怎樣推恩?”
程歡喜不敢再長篇大論,而是根據另一個世界的歷史發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簡單來說,分為三步。第一步,嫡長子繼承勳爵食邑,但只能繼承一半,三代以後,朝廷勳爵食邑收回。”